能源轉型戰/台灣核電陸續退場、再生能源能補嗎?學者曝隱憂

▲眼看台灣2025年非核家園時程逼近,台灣的再生能源發展情形如何?與傳統機組相互配合下,能否真正確保台灣未來供電無虞且穩定?(圖/擷取自Pixabay)
▲眼看台灣2025年非核家園時程逼近,台灣的再生能源發展情形如何?與傳統機組相互配合下,能否真正確保台灣未來供電無虞且穩定?(圖/擷取自Pixabay)

記者鄭妤安/專題報導

核二廠2號機已在今年3月除役,核三廠1、2號機也將在明年7月及後年5月功成身退,眼看台灣2025年非核家園時程逼近,台灣的再生能源發展情形如何?與傳統機組相互配合下,能否真正確保台灣未來供電無虞且穩定?

核二除役、台灣不會有缺電問題?學者揭過去累積的供電缺口

在核二廠2號機正是停機時,經濟部長王美花曾說明核二廠2號98.5萬瓩、約80億度電的供電缺口,將由其他新機組與再生能源補滿,並再度打包票「台灣沒有缺電問題」。據她盤點,通宵小型機組18萬瓩已在1月上線,大潭8號機112萬瓩預計6月測試,預估在夏天用電高峰來臨前,可上線接受調度,且上述兩部機組發電加總大於核二2號機。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過,清華大學核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教授葉宗洸在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採訪時卻表示,今年從核二2號機停止運轉,一直到年底,「會是供電非常吃緊的一年」,回顧2021年,停止運轉的核二1號機裝置容量將近100萬瓩,當年度新增機組只有民營電廠嘉惠二期,裝置容量51萬瓩,只有核二1號機的一半,因此當時就存在將近50萬瓩的供電缺口要補。

2022年,大林5號機及大潭7號機停止運轉,兩個裝置容量加總起來共約110萬瓩,去年原先要上線的大潭八號機最後也並未成功上線。他表示,雖然乍看之下,今年要上線的兩部機組可用來補核二廠2號機,但從前年到今年所累積下來的供電缺口一直都還沒解決。

台電稱再生能源目前發展與目標相去不遠 學者卻曝相關隱憂

能源轉型時代下,政府選擇讓核電逐步退場,不禁讓人好奇台灣的再生能源究竟能補多少電?王美花先前曾表示,再生能源快速調度與供電餘裕可強化台灣的整體供電韌性,除了太陽光電、風電兩大宗之外,還包括慣常水力與抽蓄水力,台電發言人吳進忠在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採訪時也指出,台灣再生能源增加的很快,現在的太陽光電裝置容量大約為102萬瓩,風力發電差不多接近20萬瓩,據統計資料觀察,風光的最大發電量組合起來超過722萬瓩,若單單是只有太陽能的話,4月最高發電量甚至達到633.4萬瓩。

儘管如此,中經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助研究員陳中舜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時表示,太陽光電與離岸案風電都是間歇性的,即使容量裝置大,但也不能保證能即時供電,因此勢必需要有一定程度的天然氣,才能在短時間內,快速因應需求,故不會有「再生能源來補足核電缺口」的說法,短期來看其僅為輔助的角色。

雖然王美花指出,電力調度上,將由慣常與抽蓄水力發電達440萬瓩補上,需求管理轉移用電也可達100萬瓩,但葉宗洸認為,台灣的慣常水力發電裝置容量不小,大概是兩部核電機組的裝置容量,但問題是台灣水庫的儲水量有限,水力發電無法滿載發電,更何況要用來進行水力發電的水庫,可能還會因水情不佳而無法解決供電吃緊的問題。而抽蓄水力則只是「補充電力」的概念,因供電時間有限,僅能作為做短時間的補充電力。

吳進忠說,再生能源將來是供電的主流,但必定會與其他傳統機組來搭配,當再生能源發電時,會優先供電,不夠或有變動時,會由傳統機組來補,機組會有除役,也會有新增,至於2025年,再生能源還能再提升多少,他則表示,仍須觀察進度,並盡力達成,不過以目前狀況來看,與目標相去不遠。

▲(圖/台電提供)
▲台電發言人吳進忠說,再生能源將來是供電的主流,但必定會與其他傳統機組來搭配。(圖/台電提供)
台灣能源轉型跟得上國際嗎?學者:比他國困難

針對再生能源發展前景,陳中舜較為悲觀,他指出,尤其是在離岸風電方面,台灣政府「國產化」的目標,使得離岸風電發展不是很順利,無法如期達成需求,太陽光電方面也由於台灣的土地有限以及「保護主義」的緣故,中下游業者沒有國外的模組可用,國內模組卻又比國外貴三成。

許多國家針對淨零碳排這一個大目標時,皆提出具體做法,多數國家都會保留核電在其能源選項中,葉宗洸表示,從國發會發布的2050淨零碳排路徑規劃裡,台灣是幾個先進國家中,唯一把核能排除掉,卻說可以達到2050淨零碳排的國家,這其中,再生能源佔比必須提高到60%到70%, 另外氫能的部分也要有9%到12%。因此,政府現行能源政策及轉型的規劃底下,排除核電,又要達成淨零碳排目標,會比其他國家困難。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