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廳聲學設計藏學問!台科大教授出書分享實務經驗

▲台科大教授江維華展示台中歌劇院的1/10比例聲學模型,是世界上少數在建造後能留存展示的模型。(圖/台科大提供)
▲台科大教授江維華展示台中歌劇院的1/10比例聲學模型,是世界上少數在建造後能留存展示的模型。(圖/台科大提供)

記者李琦瑋/台北報導

欣賞音樂會、歌劇表演、戶外劇場演出時,台上優美樂章要能傳送到觀眾耳朵,硬體每個環節皆需經過精準設計!台科大今(8)日指出,該校建築系教授江維華正是這些鬼斧神工工程幕後推手,如今他將多年研究心血及產官學合作的實務經驗出版《表演建築:美感與功能的交響》一書,分享表演建築與聲學設計。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謂聲學設計,就是要如何控制空間大小、形狀、材質,讓它在好聽的同時,還能有相當程度創意發揮」,從江維華的定義,可以見得表演廳聲學設計的每個環節要如何落實都是大學問。

江維華參與過日本建築師伊東豐雄委託台科大團隊製作的「台中歌劇院」大廳聲學模型及大元聯合建築事務所承接的「屏東演藝廳」兩大指標性案件。

江維華認為,台灣設計人才雖多,但在設計前的計畫,卻經驗不足,在題目制定上偏弱,加上如果是國內建築師領銜的案件,工程預算和服務費用偏低,監造責任過重,讓處理過程更顯辛苦。因此他往往不只擔任聲學顧問,連席位安排等相關事項,都會親自投入,正因作品複雜又獨特,溝通更顯重要,如同在交響樂團每個人,如何分工又協調,能夠磨合出多方都滿意的成果,是非常有挑戰的事。

江維華表示,「以前這類型書籍比較是單向切入,我希望能夠融合所有面向,讓大家能看到全貌」,《表演建築:美感與功能的交響》不只強調東亞與台灣發展沿革,更著眼國際觀點,分析著名案例,例如在表演建築上每個環節都很到位的哥本哈根丹麥皇家劇場、近期大幅更新的倫敦皇家歌劇院及日本鹿兒島的錦江國立公園的霧島國際音樂廳等。

「音樂廳對望遠方的火山口,在那裡辦國際藝術節,非常迷人」他說到,透過他的走訪、紀錄、研判也帶給建築人對建築與都市的宏觀視野;透過實景照片、建築繪圖與3D數位模型建構,江維華梳理古今中外表演建築,把艱澀聲學設計,以深入淺出方式呈現。

江維華期盼,透過這本書,能夠從設計規劃到營運提供不同視野,藝術參與是否能融入日常生活,走進社區,思維決定結果,也這是他出這本書更深切的願望。

台科大表示,江維華除有建築背景底蘊、廳堂聲學專業,更是位愛樂發燒友,他曾擔任建中絃樂社和成大管弦樂團首席、美國佛羅里達大學樂團副首席,也參加合唱團、拉小提琴,還會吹薩克斯風,曾和台科大同事(其老婆)共同開授課群製作音樂劇。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