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曾任司改國是委員的高檢署主任陳宏達表示,檢察官淹沒在濫訴案件中,難怪檢察人才無法留住,培養人才少說要10年,多數檢察官是帶著抱負進來,最後卻紛紛離開。
對於司法人力不足,司改會常務董事、律師林俊宏也深有感觸。林俊宏身兼法扶分會長,由司法院監管,很清楚法扶人力被綁住,在人力沒有增加下,案件量卻不斷攀升,大家越來越過勞,辦案品質下降、錯誤率提升,對人民不公平。林認為,司法人員被《總員額法》卡死,同時也跟國家整體預算有關,政府應全盤思考整體的調配。
陳宏達也點名法務部的司法改革「嚴重落後」,他認為,《妨害司法公正罪》、《妨害名譽》除罪化、《科技偵查法》毫無下文,尤其《妨害司法公正罪》是司改國是會議全體一致通過,也是《聯合國反貪腐公約》明定的條文,先進國家都有的規定,我國還「內國法化」,制定施行法,結果,利用權力影響司法的「關說」事件至今仍無法可管。
陳宏達表示,看不到的影響力才更大、更要杜絕,但過了6年多都沒辦法做到,到底卡在哪個環節?陳說他雖不願去揣測,但立法過程應公諸於世,讓社會大眾知道。

從各方論述可知,《妨害司法公正罪》訂出來可能會很抽象,屆時大家自由心證,再找幾個厲害的律師出馬,權貴關說最後還是無罪,主管機關應想辦法解決文字上的「技術性」障礙。
至於被視為國安問題的詐欺犯罪,政府說要成立打詐國家隊,諷刺的是檢警的打詐工具至今沒有法制化。林鈺雄表示,GPS、無人機、M化車、設備端通訊監察(針對微信等通訊軟體)等科技辦案工具全是化外之地,講了N年立法進度是零。
當然司改還是有在運作,最高法院就打破限量分案、也有了大法庭,大法官會議變成憲法法庭,《勞動事件法》有了強制調解,另引進《國民法官法》。林俊宏表示,從民間角度來看,司改活動一直有在動,只是動得太慢,希望能再快一點。
律師陳琮勛認為,大家心中的司法改革都不一樣,有人認為是治安要好,有人要正義,目前政府端出的牛肉多為司法實務上的變革,像是落實法治教育、判決白話文、國民法官等,效果好不好,需要長時間觀察,至於大法庭統一見解,先不論大家買不買單,最直接的幫助是讓下級審有依據可預測。
談及國民法官,林俊宏認為不是該制度就一定好,但肯定國民法官的運作會讓訴訟程序的保障更強、密度更高,影響範圍將擴及到一般刑事案件,而《刑事訴訟法》是火車頭,期許未來有機會調整《刑訴法》一直改不動的問題,如:起訴狀一本、證據法則等。
林俊宏另點名《民事訴訟法》也應改革,他認為,民事訴訟跟大家關係更深,但司改國是會議完全沒討論民事訴訟的問題,目前民事訴訟過度偏向書面審、程序不完整、每個法庭的做法都不一樣,程序很亂,建議應該重新審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