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轉型戰/太陽能光電潛力大 「綠領薪貴」前景看好

▲推動綠能的建設過程需要大量來自不同領域的人才,共同投入。(圖/台灣電力公司提供)
▲推動綠能的建設過程需要大量來自不同領域的人才,共同投入。(圖/台灣電力公司提供)

記者蔡姍伶/專題報導

太陽能光電是近年最夯的產業之一,陸續都有新公司掛牌上市,台灣起步較晚,但政策亦日趨完善化。太陽光電產業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蔡佳晉認為,雖然台灣對太陽能的誤解頗深,不過太陽能發展快速,不只有助解決農業生計問題,還有利於地方創生,而且近年在全球重視環境永續的潮流下,也吸引越來越多人投入綠能產業。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做中學習!了解台灣優勢 太陽能光電發展空間大  

蔡佳晉指出,太陽能這幾年發展很快,目前比較多的還是發電方面,也就是創能,儲能也有很顯著的成長,邁向零碳排又近了一步。此外,因為風力和太陽能屬於間歇性再生能源,也須做些節能與儲能相互搭配、來做電力的節省跟調度。嚴格來說,台灣的太陽能起步,在電力創能方面,以起跑線來講,達成大概15%左右,儲能則大概只有5%,都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投入太陽能產業,用蔡佳晉的話說,是以「佈道」的精神在進行推廣,因為綠電是未來趨勢,但台灣現有的再生能源中,地熱不太可行、成本太貴,達到經濟規模的幾乎沒有,亦無足夠的生質能,加上核能又要除役,若剩下的再不發展,那台灣也不用談綠能了:「台灣最穩定的就是風跟太陽能,沒有別的solution(解決方案)」。

今時今日,太陽能技術已相對成熟,台灣也有良好的土木人才、機電人才,又有自己的模板和設計,只是土地的問題必須好好解決。蔡佳晉感嘆,台灣現行的土地變更政策並不友善,應該要有明確的分類和標準,開發才會順利,就好像做西裝的要自己找布料、自己織布,發展一定慢;告知業者布在哪裡,要什麼布才能做,發展就能比較快。

由於看好綠能發展潛力,蔡佳晉認為,市場空間大,新興公司會持續成立,人力需求也會越來越多。此外,綠能產業工作相當多元,並不只需要光電方面的人才,除非涉及到高端設計或工程,否則都是邊做邊學居多,呼籲對新能源有熱忱,對環保永續有使命,對抗氣候變遷有理想者一同投入。

▲蔡佳晉說,只要做好整體規劃,遇事積極溝通協商,還是能走出一條適合台灣的新能源之路,也歡迎有興趣的人們一起加入。(圖/朱永強攝)
▲蔡佳晉說,只要做好整體規劃,遇事積極溝通協商,還是能走出一條適合台灣的新能源之路,也歡迎有興趣的人們一起加入。(圖/朱永強攝)
根據「104人力銀行」去年底的一項調查報告,因為氣候環境變遷,包含台灣在內、全球已有超過130個國家承諾2050年淨零碳排,面對歐美陸續實施碳稅、綠色轉型逐漸成為必然,各產業對「綠領人才」的需求強度都有增加,2022年全站綠領相關工作機會數,平均每月就有6305個,比6年前成長1倍。

不只台灣,其他推廣再生能源的國家,也都積極尋求更多人力,德國有太陽能公司還開辦了專門的職業學校,因應俄烏衝突後高漲的能源成本,以及越發強勁的綠能需求,加速招募來自各種背景、對再生能源有興趣者,加入培訓行列。

態度決定一切!綠能產業伸「橄欖枝」 人才多元化

綠能產業需要什麼樣的人才?範圍有多廣泛?未來發展性如何?在太陽能產業擔任人資的陳小姐告訴《NOWnews今日新聞》,現在年輕人找工作未必只在意薪資福利,綠能領域對大家來說比較新,成長空間很大,還有政府的大力推動跟支持,而且也包含很多跨領域的人才,像是專案管理、行銷企劃、機電設計、土木工程,只要夠積極、願發揮,對現在的求職者是蠻有前景的產業。

在業界擔任儲能專案經理的丁先生也說, 綠能產業,包括儲能,發展才10幾年,相較其他產業算是非常新,想加入可以趁早,因為新產業要學的東西比較多,先把東西學完了,就有機會成為領先者。何況很多國際大廠,都開始要求供應商以零碳排為目標、要有ESG,並牽涉了往下的全部工業,已經接近剛性需求了,直言:「這個產業絕對不會發光一陣子就沒有了,這是未來的趨勢,可能20年、30年甚至50年,全世界都會需要綠能產業開始發達」,不愁沒工作機會。

至於必須具備的能力和態度,丁先生回應:「以我本身的經驗,就算是相關產業,能用在這份工作上的、過去的經歷,大概不到20%,剩下80%都是新的東西。」所以不管是哪方面的工作或背景,重點還是要有接受新事物的觀念,如果想在這個產業立足的話,就不能只會本科系的東西,也無法只用一套就行走天下。

▲在太陽能產業擔任儲能專案經理的丁先生指出,綠能在全球高速發展,已經接近剛性需求了。(圖/朱永強攝)
▲在太陽能產業擔任儲能專案經理的丁先生指出,綠能在全球高速發展,已經接近剛性需求了。(圖/朱永強攝)
丁先生進一步解釋,雖然以前就有儲能、電池相關的工作經驗,但遠遠不夠應付現在的工作,所以一開始難免要調整自己的腳步,到現在還是不斷學習:「能源政策隨時都在變更,必須要能隨時接受新的方式、新的做法,從工作的內容做適應性的調整。」過程儘管辛苦,但學到的東西只會越來越多,這些就是最大的收穫,不管對公司還是自己都是非常好的經驗。

20多歲、在太陽能公司從事法務的吳小姐也抱持相同看法,「這個產業即使對法律系來說也很新」,不只法律、技術都不斷在更新,初入社會就投入這份工作的她,也是持續在吸收新知:「而且還要有應變能力、危機處理能力、溝通能力,由於常會跟政府部門、地方相關人士溝通,去處理每次的紛爭,或是一些新制度的更改,都要不停更新。」慶幸這產業也很願意接受、培養沒有經驗的應屆畢業生。

雖然新興產業充滿挑戰, 3人倒是沒有過「撐不下去了」的想法,工作辛苦是一定的,可看到從土地變更、申請各個建設等前端作業,到案廠正式掛錶、開始發電,還有邀請各種人才加入公司,從零到有將案場建置完畢,都會有很大的成就感。人資陳小姐並補充,積極性一定要有,以及勇於嘗試,不要害怕,一般公司也會不定期推出教育訓練,幫助員工跟上最新發展與政策法規,歡迎有志者一起為綠能、地球盡一份心力。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