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藥企大舉「囤猴」!美國遭斷供 實驗猴單隻價格飆至近百萬

▲疫情爆發以來,實驗猴被大批醫藥研發企業視為珍貴資源,價格也與之水漲船高。(圖/翻攝自Pixabay)
▲疫情爆發以來,實驗猴被大批醫藥研發企業視為珍貴資源,價格也與之水漲船高。(圖/翻攝自Pixabay)

國際中心楊智傑/綜合報導

生物醫學領域使用的「實驗猴」自疫情開始價格狂飆,去年有大批中國醫藥研發企業開始「囤猴」,當時統計每隻實驗猴價格上看人民幣20萬元(約新台幣88萬元)。根據外媒報導,中國「囤猴」後限制出口數量,導致美國缺乏穩定的新來源,實驗猴價格一路狂漲15倍,到了今年四月價格約至6萬美元左右,相當於人民幣42萬元(約新台幣183萬元)。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與人類基因相近的猴子被作為實驗動物主力,多用於研發需求擴大的疫苗、口服藥等。去年中國媒體如《中國新聞週刊》、《證券時報》《每日經濟新聞》曾報導稱多家中國醫藥研發企業正在大舉收購實驗猴,而在供需失衡、供給緊張的情況下,除了幼猴和種猴外,一般實驗猴隻價格漲幅約達22倍,從每隻不到7000元,暴漲至16萬元。

日媒《日經亞洲》近日報導亦指出,中國也開始陸續限制實驗猴的出口,尤其是出口至在貿易、科技領域處處對立的美國,這使原本疫情前價格落在4千美元至7千美元的常見實驗室測試猴種,從今年1月份價格開始走高,約落在平均3.5萬美元至4萬美元,Evercore ISI 分析師安德森(Elizabeth Anderson)更稱,到了今年4月份價格已經上漲至5.5萬美元至6萬美元。

報導指出,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數據,美國在2019年從中國進口2萬多隻實驗猴,佔其進口總量的六成,該數字則於2020年大幅下降至3723隻。儘管中國解釋,暫緩實驗猴的出口是考量到新冠病毒的傳播,但實際上實驗猴的短缺恐延遲美國製藥商新藥開發計畫,報導更認為美中惡化的緊張局勢才是限制出口的主因。

分析師認為,若北京對美國的強硬立場持續,到了2023年底前中國出口不太可能恢復,若美國製藥公司無法獲得新來源,那麼下半年的癌症治療、新藥開發計畫將出現延遲跡象。

文內提到,美國為此也正積極尋找新的實驗猴來源。礙於野生猴隻可能帶有疾病等未知風險,用於藥物開發的猴子必須在嚴格條件下繁殖飼養,此前美國曾向柬埔寨尋求實驗猴來源,但當地卻被爆出以「圈養研究」名義,對美國出口野生長尾獼猴的醜聞,因此又失去其中一條穩定來源;另外,常用於實驗的長尾獼猴從繁育、成長,至能出欄用於實驗的所需時間長達近4年,這也進一步加劇「有價無市」的現象。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