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由於中國阻撓我國從國際市場取得潛艦生產零組件,為防止機密外洩,經過立院3次秘密專案報告後,海軍選定2020年11月24日動工建造原型艦,預計今年9底前封殼下水,並邀請蔡英文總統命名,下水後要再行泊港測試(HAT),完成後才能進行海上測試(SAT),預計2025年交付海軍。
外傳潛艦國造完成原型艦後,國安會將搶先推動編列3000億元特別預算支應8艘後續艦興建,若連同後續30年服役期間的操作與維護經費,加上通貨膨漲等因素,花費恐怕達到上兆,屆時必須挪用其他預算,或是再度編列特別預算因應。
知情人士證實,國造潛艦原型艦性能比海軍現役2艘劍龍級潛艦進步8至10年,相當於1990年代的水準,缺乏史特林發動機式絕氣推進系統(AIP)或鋰電池、消音瓦、拖曳式聲納、魚雷來襲時反制誘標等現代潛艦必備的裝備,且中科院目前尚未有製造潛射型反艦飛彈的能力。未來建造量產型國造潛艦,恐怕必須向其他「理念相近國家」獲取更多相關關鍵技術。
2001年4月美國小布希總統宣布售台8艘柴電潛艦,礙於美國國內早已沒有傳統動力潛艦生產線,僅生產核動力潛艦,因此2016年決定自行建造潛艦。國造潛艦一路走來雖然充滿荊棘,但是政府若不打造潛艦艦隊,恐引起國際社會質疑台灣自我防衛決心,尤其是美國與日本等主要盟邦也將有所質疑,因此潛艦國造這條路只能硬著頭皮繼續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