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路的發展與社群媒體的盛行,現今學生面臨的困擾與壓力越來越多元化,特別是來自課業、人際關係以及外表焦慮的問題。根據2022年兒童福利聯盟的調查,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有高達8成的孩子選擇不向輔導室求助。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一現象反映了現代學生在面對困境時的孤立感,以及學校資源不足或未能及時響應學生需求的諸多困境。

老師漠視學生求助訊號 家長聯合反映才見轉機

《NOWnews 今日新聞》採訪到來自家扶基金會的個案,台北市某國中的小方(化名)遭遇長期的校園霸凌,讓她在學校常感到孤立無助。

「每次我只要經過他的位子,不小心碰到他的東西,他就會拿酒精噴,就算是我發的考卷,也是這樣。」小方描述她在班上所遇到的霸凌行為。

這些看似無關緊要的行為,卻在日常生活中累積,對她造成傷害。除了酒精消毒,另一名男同學也會用異樣眼神看著她,並講一些她聽不懂、但感受上是針對自己的惡意言語。

小方表示,這些霸凌行為在國二時尤為明顯,班級內部形成了小群體,而她則成為了被排擠的對象。「到最後,班上都是小群體,就我一個人。」小方無奈地說。而最讓她難過的是,每次分組時,都沒有人願意與她一組,讓她感到被孤立。

在面對這些霸凌行為時,小方曾嘗試向老師求助,但老師卻含糊帶過,甚至還跟家長說「小方在班上的人際關係很不錯啊!」直到畢業前夕,有其他家長知道小方孤立無援,聯合向校方反映這一情況,老師才終於介入,但加害者卻以「個人習慣」為由,否認自己的惡意行為,讓處理過程變得更加困難。也由於其他家長的幫助,漸漸開始有其他同學主動關心小方,也讓她在畢業前終於交到朋友,順利完成學業。

霸凌遭遇開不了口 社工引導孩子「畫」出來

家扶基金會社工吳玉君指出,小方最初並未主動向他們反應這些問題,而是在參加家扶的一些活動後,才逐漸敞開心扉。「有些學生比較害羞,不敢表達,就請他用畫畫或是寫紙條的方式,去訴說當下的情境和心情。」吳玉君表示透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能比較勇於表達內心的煩惱。

霸凌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傷害,更是一種心理上的折磨,每個孩子都應該在學校中感到被尊重和保護。此案件在家長和社工的共同努力下,最終順利解決,但若要真正防堵霸凌,還是得仰賴老師從源頭及早發現,才能避免校園霸凌不斷重演。

讓孩子設身處地著想!神老師:從小事著手遏止霸凌行為

知名作家、同時也是國小老師的「神老師」沈雅琪也向《NOWnews 今日新聞》採訪團隊分享一個案例,她說班上曾有一位女同學,因為個人衛生習慣問題,經常被其他同學排斥。一名男同學在她分發作業時,因嫌棄她「很髒」而當眾表達不滿,給她難堪。

遇到這樣的狀況沈雅琪選擇立即介入,不過她沒有直接指責學生,而是引導他思考「當你如果也被這樣對待時,會有什麼感覺?」並告訴他,應該選擇更尊重他人的方式來表達不滿。另一方面,她也提醒那位女同學,應該要更注意個人衛生。透過雙方個別教育,不僅讓學生們明白自己的行為不當,也讓遭羞辱的同學試著改善自身的衛生狀況。

沈雅琪說:「從事小的時候就發現並解決,就不會演變成嚴重且難以解決的霸凌案件。」若導師能夠及早發現異狀,並從源頭解決問題,學生們的接受度較高之外,也能避免事情惡化。


反霸凌我陪你 照亮前方的路 

《NOWnews跨世代平台》長期關注青年議題,今(2024)年製作反霸凌專頁,透過數位敘事方式,呈現圖文影音內容,並與兒福聯盟合作,透過調查數據解析霸凌現況,從加害者、被害者、家屬、輔導老師的角度,探究霸凌本質,試圖找出預防與化解之道。

《反霸凌我陪你 照亮前方的路》報導專頁看這裡:
https://www.nownews.com/antibull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