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SMIC)近日公布發布2024年第4季與全年業績,全年營收達80.3億美元,年增27%,雖然創下歷史新高,但全年淨利卻大幅下滑45.4%,僅4.9億美元,遠低市場預期。韓媒分析指出,中芯國際「增收不增利」背後原因是在美國制裁之下,以「不合理的成本」協助華為量產7奈米晶片,導致獲利能力大幅縮水。
根據中芯國際財報,2024年第四季營收達22.1億美元,季增4.1%,年增30.5%。全年營收累計達80.3億美元,較2023年成長27%,顯示需求復甦趨勢明顯。然而,全年淨利卻僅4.9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8.98億美元大幅縮減45.4%。
對於淨利大跌,中芯國際表示主要原因是「資金收益下降及折舊與攤提增加」,但韓媒《朝鮮日報》分析指,中芯國際為了協助華為生產7奈米晶片,投入大量資源,使得生產成本大幅上升,影響公司整體獲利能力,還形容中芯國際與華為的合作成為「燒錢的黑洞」,導致毛利率與淨利同步大跌。
根據中芯國際預測,2025年第一季營收預計將季增6%至8%,毛利率預估落在19%至21%之間。此外,公司仍計劃維持73.3億美元的資本支出,以強化產能與技術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中芯國際聯席CEO趙海軍指出,隨著全球汽車產業供應鏈向中國轉移,公司已開始進軍汽車晶片市場,部分產品已進入量產。他預測,未來三年內,中芯國際在汽車晶片的銷售額將提升至總營收的10%,並滿足中國市場三分之一的需求。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於淨利大跌,中芯國際表示主要原因是「資金收益下降及折舊與攤提增加」,但韓媒《朝鮮日報》分析指,中芯國際為了協助華為生產7奈米晶片,投入大量資源,使得生產成本大幅上升,影響公司整體獲利能力,還形容中芯國際與華為的合作成為「燒錢的黑洞」,導致毛利率與淨利同步大跌。
根據中芯國際預測,2025年第一季營收預計將季增6%至8%,毛利率預估落在19%至21%之間。此外,公司仍計劃維持73.3億美元的資本支出,以強化產能與技術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中芯國際聯席CEO趙海軍指出,隨著全球汽車產業供應鏈向中國轉移,公司已開始進軍汽車晶片市場,部分產品已進入量產。他預測,未來三年內,中芯國際在汽車晶片的銷售額將提升至總營收的10%,並滿足中國市場三分之一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