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免疫治療「長尾效應」展現持續抗癌的潛力,晚期肝癌與膽道癌病友的存活期有望延長。健保署自2025年2月起,將「晚期膽道癌免疫合併化療」與「晚期肝癌雙免疫療法」納入一線給付,不僅降低病友經濟負擔、有助提升存活率,也是台灣消化系癌症進入免疫治療時代的里程碑。
中華民國癌症醫學會理事長陳仁熙醫師指出,膽道癌因早期難以察覺,確診時多已晚期,過往治療選擇有限,病人存活期平均僅8~10個月,不過近年臨床研究證實,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合併化療可有效降低死亡風險,提高治療反應率,使存活期突破1年,甚至達到2年以上。
陳仁熙說明,根據國內臨床數據,免疫合併化療的整體反應率達31.1%,存活期平均達15.8個月,顯示此療法有助於突破膽道癌的治療瓶頸。
而長年位居國人癌症死因前二的肝癌,傳統標靶治療雖可延緩病程,但反應率有限,平均存活期約1年。台灣肝癌醫學會理事長黃怡翔醫師說,透過雙免疫療法結合PD-L1、CTLA-4雙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反應率可突破3成,長期存活率也顯著提升,且研究發現部分患者接受此療法後,可存活4~5年以上,充分展現長尾效應的治療優勢。
陳仁熙指出,過去膽道癌與肝癌的治療受限於高昂藥費,許多病友難以負擔,此次健保給付新療法,對病友而言是一大助力,使更多人能負擔得起國際標準治療,爭取更長存活期。
黃怡翔則提醒,免疫治療可能伴隨皮疹、腹瀉或肝功能異常等副作用,病人應與醫療團隊緊密合作,若出現不適症狀,應即時回診,醫師將依個人狀況調整治療計畫。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陳仁熙說明,根據國內臨床數據,免疫合併化療的整體反應率達31.1%,存活期平均達15.8個月,顯示此療法有助於突破膽道癌的治療瓶頸。
而長年位居國人癌症死因前二的肝癌,傳統標靶治療雖可延緩病程,但反應率有限,平均存活期約1年。台灣肝癌醫學會理事長黃怡翔醫師說,透過雙免疫療法結合PD-L1、CTLA-4雙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反應率可突破3成,長期存活率也顯著提升,且研究發現部分患者接受此療法後,可存活4~5年以上,充分展現長尾效應的治療優勢。
陳仁熙指出,過去膽道癌與肝癌的治療受限於高昂藥費,許多病友難以負擔,此次健保給付新療法,對病友而言是一大助力,使更多人能負擔得起國際標準治療,爭取更長存活期。
黃怡翔則提醒,免疫治療可能伴隨皮疹、腹瀉或肝功能異常等副作用,病人應與醫療團隊緊密合作,若出現不適症狀,應即時回診,醫師將依個人狀況調整治療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