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前經濟產業大臣、半導體戰略推進議員聯盟名譽會長甘利明28日出席由印太戰略智庫舉辦的「台日科技未來論壇」,在演講中討論了半導體產業的未來以及台灣和日本在此領域的合作。甘利明認為,光靠台積電一家公司無法滿足全球數位轉型下對半導體的需求,盼日本與台灣共同合作,構築穩定的製造體系,以因應全球數位轉型需求,進而維持自由民主社會的基礎。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由日本資深媒體人矢板明夫所創辦的印太戰略智庫(IPST)28日在圓山大飯店舉行「台日科技未來論壇」,邀請日本前經濟產業大臣、半導體戰略推進議員聯盟名譽會長甘利明、KDDI共同創辦人千本倖生;前陸軍司令岩田清文等重量級嘉賓,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台灣日本研究院理事長李世暉等台日產官學研領袖共同與會。

其中甘利明在論壇中,以「台日半導體合作的機遇與挑戰」為題進行演講。他先是提到了台積電在日本熊本的發展,指出每次會詢問台積電的日本第三廠何時才要動工,但台積電總回應「要先找到客人」;另一邊,合資的Rapidus儘管尚未確保客戶,仍開始動工蓋工廠。

甘利明表示,不管是台積電還是Rapidus都在尋找客人,這是因為全球正掀起數位轉型浪潮,所有產業皆仰賴數據驅動,進而高度依賴半導體,也就是說未來將是充滿半導體的世界。他進一步提到,不單是科技業,包括醫療、交通,甚至政府機關也引進生成式AI,而半導體技術將會是核心關鍵。

甘利明在演講中提到,目前美國亞利桑那州已經開始生產半導體,且良率超越台灣,主要是因為台積電派了1300名工程師過去,廠區全由台灣工程師主導。但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希望將產線都換成美國人,但美國本土工程師的希望準時下班等工作文化與台積電要求不同,可能影響產能與品質。

甘利明指出,台積電是半導體產業中非常重要的一家公司,尤其是先進半導體生產方面。隨著晶片朝向客製化發展,不論是英特爾、三星都追不上台積電。然而,在數位轉型過程中,需要非常大量的客製化晶片,台積電不可能承接全球所有需求,但供應鏈過於集中,對數位轉型的世界來說是一大風險。

甘利明後續表示,川普希望將半導體供應鏈全都放在美國製造,但「這對美國是一大損失」。川普的施政主軸放在太空與AI,這背後需要先進半導體,但先進半導體是經過了數百家公司開發、製造出來,「想在一個國家製造是天方夜譚。」他進一步指出,必須要由全世界一流頂尖的公司合作,才能完備半導體供應鏈、製造最好的晶片產品,是半導體產業最大的問題。

甘利明強調,半導體供應鏈的穩定對於數位轉型的世界非常重要,成立Rapidus的話,等於全球有兩家供應鏈,大幅減少數位轉型中的風險,同時打造自由民主的社會,並成為支持自由民主社會的基礎。

甘利明提到,中國的DeepSeek公司正在發展AI技術,希望能夠成為全世界大家都使用其系統,使其系統成為中國的重要建設之一。雖然DeepSeek比起OpenAI所研發的生成式AI機器人ChatGPT便宜,但使用者輸入的資料全都流向中國,這也引發了對中國控制全球智慧財產和決策權的擔憂。最後,甘利明進一步呼籲,希望能夠透過合作,發展出安全、自由、沒有風險的AI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