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腦海裡像被按下了重新開始鍵!」 亞洲舞王羅志祥28日透露66歲的媽媽(林香蘭)是阿茲海默患者,和媽媽聊上5分鐘會發現他一直重複同樣話題,預先幫媽媽道歉「她不是故意的」。阿茲海默症是什麼?和帕金森氏症有何不同?什麼人會得?有預防及治療的方法嗎?相關重點一次搞懂。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阿茲海默症是什麼?初期症狀有哪些?

台灣失智症協會指出,阿茲海默症 (Alzheimer`s Disease)是退化性失智症的一種,早期病徵最明顯的為記憶力衰退,對時間、地點和人物的辨認出現問題,為兩種以上認知功能障礙,屬進行性退化並具不可逆性。也就是無法痊癒。

阿茲海默症為神經退化性疾病,其腦部神經細胞受到破壞,醫生透過電腦斷層及核磁共振判斷,主要是因為阿茲海默症初期以侵犯海馬迴為主,往生後腦解剖可發現異常老年斑及神經纖維糾結,美國前總統雷根即罹患此症。臨床病程約8-10年。

▲比較阿茲海默症與正常大腦的結構差異,暖色系為差異顯著部分。(圖/陽明交大醫學系提供)
▲比較阿茲海默症與正常大腦的結構差異,暖色系為差異顯著部分。(圖/陽明交大醫學系提供)
🟡阿茲海默症初期症狀
◾記憶力減退影響到生活:常常重複發問、重複購物,甚至重複服藥。
◾計劃事情或解決問題有困難:他們比較無法專心,且需要更多的時間來處理以前熟悉的事情。
◾無法勝任原本熟悉的事務:例如數學老師對於加減算數常出錯、英文老師不知「book」是什麼、資深廚師炒菜走味等。
◾對時間地點感到混淆:會搞不清楚年月、白天或晚上,不知道自己身在哪裡或如何來到這裡,甚至會在自家周圍迷路而找不到回家的方向。
◾有困難理解視覺影像和空間之關係:可能會誤認鏡子中的自己是另外一個人,而覺得屋裡還有其他人存在。
◾言語表達或書寫出現困難:會談中可能有困難跟上或參與討論,會談可能中斷、重複或不知如何進行。
◾東西擺放錯亂且失去回頭尋找的能力:東西搞丟之後,無法回頭一步步尋找,且於找不到東西時常指控他人偷竊。
◾判斷力變差或減弱:開車易發生交通事故或出現驚險畫面,過馬路不看左右紅綠燈等,穿著打扮可能不適合天候、場合或蓬頭垢面。
◾從職場或社交活動中退出:變得被動,常在電視機前坐好幾個小時,睡眠量比過去大,需要許多催促誘導才會參與事務。
◾情緒和個性的改變:可能變得疑心病重、憂鬱、焦慮、易怒、、失去自我克制或沈默寡言、特別畏懼或依賴某個家庭成員等。 

▲有網友看到一位阿伯跌倒,想請旁邊的阿婆們一起幫忙,卻遭到拒絕,讓她相當傻眼。(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
▲阿茲海默症患者初期記憶力減退影響到生活,過往擅長的事情變得無法勝任。(示意圖/取自Pixabay )
阿茲海默症和帕金森氏症有何不同?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衛教資訊指出,阿茲海默症和帕金森氏症是老年人主要神經退化性疾病。 阿茲海默症的特徵是記憶力、語言逐漸喪失認知能力,而帕金森氏症的特徵是嚴重的運動症狀,包括無法控制的靜止性震顫,肌肉僵硬,姿勢反射減弱和運動遲緩。 

什麼人會得阿茲海默症?
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失智症,占比超過56%。根據衛生福利部於2024年3月21日公布最新臺灣社區失智症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全國社區65歲以上長者失智症盛行率調查結果為7.99%,亦即100位65歲長者中約有8位可能罹患失智症。

永和耕莘醫院衛教資訊指出,許多疾病都與失智症相關,例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急性內科疾病則與後續的認知退化有關;而有腦創傷病史者,較容易失智;還有老年憂鬱症,也會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研究也發現,女性比男性容易失智,而高教育程度者相較於低教育程度者,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較低。

國內新增1例境外移入瘧疾病例,為北部70多歲男性,前往衣索比亞旅遊,出國前僅自行服用瘧疾預防性藥物7天,並未繼續服藥,回國後出現反覆出現高燒、發冷、盜汗症狀。(圖/擷取自pixabay)
▲研究也發現,女性比男性容易失智,而高教育程度者相較於低教育程度者,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較低。(示意圖/取自Pixabay)
阿茲海默症會遺傳嗎?
根據台大醫院衛教資訊指出, 如果家長之一是家族性阿茲海默症,在下一代得到此病的機會高達50%,這就叫做「體顯性」遺傳。目前已可以抽血檢驗APOE對偶基因類型。然而,APOE ε4只是一個風險因子,血液測試不能肯定一個人是否會得到阿茲海默症。

阿茲海默症可以活幾年?
依據中央健康保險署分析資料曾指出,罹患失智症後,患者平均壽命為7至10年,若有效控制,壽命將可延長到10年以上,然而,不同的失智症類型有著不同的病程和預期壽命。 早期徵兆的堅持一起也可以提醒我們警惕失智症和尋找治療的方法。 雖然失智症是不可逆轉的,但治療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品質和延緩疾病的進展。

▲提早採用多魚、多蔬果、少肉的地中海飲食及補充關鍵的腦營養如同打了失智的預防針。\\(圖/公關照片\\)
▲提早採用多魚、多蔬果、少肉的地中海飲食及補充關鍵的腦營養如同打了失智的預防針。(圖/公關照片)
阿茲海默症的治療與預防?
永和耕莘醫院衛教資訊指出,目前阿茲海默症有些治療藥物,主要為膽鹼抑制劑及NMDA受體拮抗劑,希望能減緩患者心智功能退化的速度,但因阿茲海默症的不可逆性,至今尚無有效的藥物可以治癒。

目前已知,適當的飲食有助於防治失智症,一般最推薦的是地中海式飲食,以蔬果、全穀類為主食,肉類多吃海鮮、家禽,調味則常用橄欖油、大蒜、洋蔥、番茄、堅果與迷迭香、百里香等新鮮香草,這不僅可以減少患心臟病的風險,還可保護大腦避免血管損傷,降低發生中風和記憶力減退的機率。

另外,運動(如每日快走30分鐘)、腦部認知活動(如各種認知訓練、社區大學上課、學習新知等)、社交活動等,都對延緩失智有幫助。其他像懷舊療法、音樂治療、芳香療法、寵物治療、藝術治療等,也都有成功減緩認知功能退化的研究報告。

想要預防老年失智,醫師建議必須從年輕時就開始行動,養成規律運動、良好飲食習慣、建立學習及社交支持系統、減少心血管危險因子,才能避免老來失智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