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日前拋出最新關稅政策,宣稱將對多國出口商品實施「對等關稅」,掀起全球政經震撼波。表面上以貿易公平為名,實際上劍指中國與其「替身」,尤其是過去幾年在中國企業「洗產地」策略下迅速竄起的東南亞國家。
根據美國公布的最新稅率清單,柬埔寨遭課以高達49%的關稅,幾乎形同封殺;越南46%、斯里蘭卡44%、孟加拉37%、泰國36%、中國34%、台灣32%,全數納入高稅率區,成為這波「重稅+1」戰略的首波重災區。專家指出,這項政策核心並非單純調整關稅,而是企圖切斷中國企業外移至周邊國家後再出口至美國的迂迴路線。換句話說,任何可能成為中國供應鏈替代地的「洗產地」國家,都難逃此波關稅掃蕩。
自2018年中美貿易戰以來,中國對美出口受到重創。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對美出口年減超過13%,創下歷來最大跌幅。為了分散風險、節省關稅成本,許多中資工廠快速「南進」,湧入東南亞設廠生產,然而,如今這些熱門落腳地正面臨關稅反噬的現實。以越南為例,過去被視為中國供應鏈的替代方案之一,2024年對美出口總額達1420億美元,占其GDP近三成,關稅衝擊效應不容小覷。柬埔寨則因美方質疑其與中資工廠關聯性過高,被視為首要打擊目標。
儘管如此,柬埔寨總理洪馬內(Hun Manet)近日致函川普,表達「深切關切」,並希望延後關稅生效、展開雙邊磋商;越南方面也由總書記蘇林親自向川普表達願「將對美關稅降至零」,尋求緩和局勢。分析認為,川普此舉一方面為打擊中國全球布局,另一方面也被視為選舉操作,爭取美國藍領選民認同。短期內雖可壓制中國製造業外移路線,但也加速全球供應鏈進入新一輪重組。
其實很多企業早就看出風向,不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近年全球供應鏈加速「去中心化」,與其死守單一生產基地,不如分散布局,把風險壓到最低。這波川普掀起的關稅風暴,說不定只是開頭,真正的洗牌才正要開始。對全球製造業來說,下一場比的是誰動得快、轉得靈,誰就能活得久。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自2018年中美貿易戰以來,中國對美出口受到重創。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對美出口年減超過13%,創下歷來最大跌幅。為了分散風險、節省關稅成本,許多中資工廠快速「南進」,湧入東南亞設廠生產,然而,如今這些熱門落腳地正面臨關稅反噬的現實。以越南為例,過去被視為中國供應鏈的替代方案之一,2024年對美出口總額達1420億美元,占其GDP近三成,關稅衝擊效應不容小覷。柬埔寨則因美方質疑其與中資工廠關聯性過高,被視為首要打擊目標。
儘管如此,柬埔寨總理洪馬內(Hun Manet)近日致函川普,表達「深切關切」,並希望延後關稅生效、展開雙邊磋商;越南方面也由總書記蘇林親自向川普表達願「將對美關稅降至零」,尋求緩和局勢。分析認為,川普此舉一方面為打擊中國全球布局,另一方面也被視為選舉操作,爭取美國藍領選民認同。短期內雖可壓制中國製造業外移路線,但也加速全球供應鏈進入新一輪重組。
其實很多企業早就看出風向,不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近年全球供應鏈加速「去中心化」,與其死守單一生產基地,不如分散布局,把風險壓到最低。這波川普掀起的關稅風暴,說不定只是開頭,真正的洗牌才正要開始。對全球製造業來說,下一場比的是誰動得快、轉得靈,誰就能活得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