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來歲的王先生發現肚臍隆起,且長達半年未消,雖無明顯疼痛,但擔心惡化,決定到醫院檢查,經診斷為「臍疝氣」,所幸尚未併發腸道嵌頓,經手術修補並置入人工網膜,恢復良好,也沒有復發。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新竹台大分院外科部主治醫師李俊達說,疝氣是器官或組織自體內薄弱處脫出,臍疝氣則常見於肚臍中央,起因多為局部筋膜閉合不全或缺損,使脂肪或腸道突出成腫塊,不僅見於成人,也常發生於新生兒或嬰幼兒。

李俊達指出,約10%的新生兒可能出現臍疝氣,早產兒比例更高,多數並無不適,且8成以上會在3歲前自然癒合,無需過度處置,但仍需觀察其變化;若到5歲仍未癒合,或腫塊出現紅腫瘀青,甚至有明顯疼痛,則可能為腸道嵌頓或扭結,應立即就醫。

至於成人臍疝氣,則多與腹內壓力過高有關,包括懷孕、肥胖、長期便秘或肝病導致腹水等,也可能因腹部外傷導致筋膜裂口形成,對此李俊達說,若無併發症,應先控制原發問題,再進行疝氣修補,但當筋膜缺損超過2公分,則需儘速處理,以降低併發風險與復發機率。

目前臍疝氣的治療選擇包括自體組織縫補、使用人工網膜加強修補,或採腹腔鏡微創手術;李俊達提醒,人工網膜可降低復發率,術後恢復快、效果穩定,也提醒病人若發現腹部不明腫塊,應及早就醫,勿等到症狀惡化才處理。

此外,李俊達說,臍疝氣雖不一定伴隨疼痛,但若未妥善治療,仍可能引發嚴重併發症,民眾平時應關注身體細微變化,有異常宜及早診治,才能守護自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