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度綜合所得稅申報,想好要怎麼報稅了嗎?財政部推薦「手機報稅」,不用安裝App、免插卡,不用5分鐘就搞定!不過,一名網友發現,「房貸(利息)不會被自動帶入扣除額」,他透過「手動填入後」,立刻省了3萬多元。內行人提醒,今年「自住借款利息」,也就是房貸利息列舉扣繳上限30萬元,別只會按下一步而錯過節稅的機會。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手機報稅「多一動作」省稅3萬多元

一名網友日前在Threads發文指出,「報稅驚喜發現房貸(利息)不會被自動帶入扣除額,手動填入後省了3萬多」。貼文引發熱烈討論,目前已超過76萬次瀏覽,一堆網友留言說「現在才知道」、「政府在告訴用手機報稅可以抽獎,結果手機報稅,有些根本不納入扣繳,白白繳稅,一定要手動修改!」

▲手機報稅時,自住借款利息,也就是房貸利息,要手動按「帶入」才會出現。(圖/翻攝Threads)
▲手機報稅時,自住借款利息,也就是房貸利息,要手動按「帶入」才會出現。(圖/翻攝Threads)
所得稅要繳多少?

在了解房貸利息怎麼抵稅前,要先知道以下所得稅的計算公式,先算出「所得淨額」後,乘上「適用稅率」再減去「累計差額」,就可以得出「應納稅額」,也就是要繳多少所得稅。

◾所得淨額=所得總額-免稅額-標準或列舉扣除額-特別扣除額-基本生活費差額

◾應納稅額=所得淨額 × 適用稅率-累進差額

列舉扣除額是寶藏

而房貸利息就是在「所得淨額」算式中的「列舉扣除額」裡。今年「自住借款利息」(就是房貸利息)扣除上限為30萬元,還有保險費(每人2萬4000元)、醫藥及生育費(核實列報無上限),只要列舉的金額超過標準扣除額(單人13萬1000元、夫妻合併26萬2000元),使用列舉扣除額就能少繳很多稅金。

內行人提醒,用手機報稅別只按下一步,這樣可能只使用到「標準扣除額」,而沒使用到更划算的「列舉扣除額」。他說明,自住利息現在已經會自動帶入,但切記如果是用非貸款人合併報稅就吃不到這個資料。

根據財政部手機報稅教學,想了解房貸利息可以扣多少,在「確認稅額」這步驟時,不要直接按「下一步」,而是在「可編修所得及扣除額資料」按「切換編修模式」,在自用住宅購屋借款利息選項,手動點選「帶入」就可以。

▲網友背750萬元房貸,要繳30年,問說若手上有閒錢該提早繳清房貸還是投資股票,專家給答案。(圖/NOWnews資料照)
▲房貸利息列舉扣除額上限為30萬元。(示意圖/NOWnews資料照)
所有房貸利息都能抵稅嗎?

不是喔!可以用來抵綜合所得稅的房貸利息,只有當初購屋時申辦的「購置住宅貸款」,產生的利息才能抵稅,如果後續又拿房子做二胎貸款,那麼二胎貸款的利息就不能抵稅。每戶只能列舉一間房屋,而且要滿足以下3個條件。

1.房屋必須是登記納稅義務人、配偶或所申報的受扶養親屬所有。

2.納稅義務人、配偶或受扶養親屬必須有戶籍登記,且房子沒有出租、供營業用或執行業務使用。如果抵押房屋的地址和申報時戶籍地址不同,須補附戶籍資料以憑認定。

3.要附當年度支付利息的繳息清單正本,繳息清單上如果沒有抵押房屋的坐落地址或借款用途,要自己簽章補填,以憑核認。

一名網友分享,「去年無腦一直按,交錢後才發現沒用到房貸扣除額」,不過也要房貸利息高於標準扣除額的話才有意義。因此,報稅時記得多查看「列舉扣除額」,除了房貸利息、保險費、醫療、捐款及受災損失等都能列舉扣除,別白白多繳稅。

▲房貸,貸款,銀行。(示意圖/pexels)
▲要注意,如果是用非貸款人合併報稅,就不會出現「自住借款利息」,也就是房貸利息的資料。(示意圖/取自pexels)
🟡113年度綜合所得稅報稅攻略

◾申報時間:5月1日至6月30日

◾退稅時間:第一批7月31日、第二批10月31日、第三批2026年1月20日

◾標準扣除額:單人13萬1000元、夫妻合併26萬2000元

◾列舉扣除額:
- 自住借款利息上限:30萬元
- 保險費:每人2萬4000元
- 醫藥及生育費:核實列報無上限

◾特別扣除額:
- 薪資所得:21.8萬元
- 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第1胎15萬、第2胎以上每胎22.5萬,適用年齡6歲以下。
- 房屋租金支出特別扣除額:18萬元


更多「2025報稅季」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