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31日恰逢農曆五月初五,因此是華人三大節日之一的端午節,這個節日起源主流說法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愛國詩人屈原,也有更早一說是為了驅毒避邪的習俗。除此之外,每一年的5月31日還是「世界無菸日」,全為了6月1日的「國際兒童節」暖身。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2025端午節5/31來報到!節日起源主流說法一次看

華人三大節日之一的端午節,是以農曆為計算方式,在每年五月初五登場,而今年端午節是在5月31日,到了2026年則要等到6月19日才能吃美味的粽子、看刺激的划龍舟賽事。

▲該名網友透露,姑丈沒祭祖的粽子全酸掉,而媽媽包的粽子卻都沒事。(示意圖/取自pixabay)
▲時至今日,粽子已經成為家家戶戶端午必吃的美食。(示意圖/取自pixabay)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五節」、「午日節」,是已經擁有數千年的歷史的節日,起源由來的說法也有好幾種,其中最主流的一說就是為了紀念楚國詩人屈原,當年屈原憂國憂民卻被奸臣構陷,遭楚頃襄王流放到當時很偏遠的江南地區,這18年間屈原也親自目睹了底層人民的生活現況以及問題,並創造出了楚辭《離騷》。

到了西元前278年,楚國遭秦國入侵,首都郢都被攻破,楚頃襄王只能遷都敗逃,而憂國的屈原,卻因為被放逐無法回朝盡力,鬱悶不已選擇投入汨羅江自盡。後來楚國百姓為了紀念他,紛紛划船找尋其身影,並狂丟粽子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吃掉他的遺體,這也成了賽龍舟與吃粽子的由來。

▲現代的端午節划龍舟比賽氣氛熱鬧歡愉,但在最初之時,可是百姓們對於愛國詩人屈原不捨之心的展現。(圖/chatgpt生成)
▲現代的端午節划龍舟比賽氣氛熱鬧歡愉,但在最初之時,可是百姓們對於愛國詩人屈原不捨之心的展現。(圖/chatgpt生成)
端午節的起源除了屈原說之外,還有農耕社會的習俗演化一說,在古早時期,農曆五月被稱作「惡月」,因為蚊蟲、毒蛇開始活躍,叮咬農民導致生病,甚至是喪命,因此農民開始找尋方式驅蟲避邪,最終找出了掛艾草、喝雄黃酒等方式,來讓蚊蟲懼怕。

🎎端午節的習俗、禁忌總整理

  • 習俗
吃粽子:起初民眾為了保護屈原,朝向汨羅江狂丟粽子餵魚,避免魚兒啃食他的遺體。經過千年演變之後,習俗傳到台灣還分為北部粽與南部粽製作方式不同,口味多元(鹹蛋黃、花生、栗子、紅豆等)。

賽龍舟:模擬當年百姓划船救屈原,現已演變成體育競賽與文化表演,各地都會舉辦舉辦龍舟比賽,氣氛熱鬧。

掛艾草與戴香包:驅邪避災,象徵保平安。通常掛在門口或窗邊,具有強烈香氣可避蚊蟲。小朋友多配戴五色線香包,內含香料草藥,有保平安、辟邪之意。

午時水與立蛋:正午取水(午時水)象徵驅邪養生,傳說中端午節正午能立蛋成功,象徵好運。

  • 禁忌
避免剪髮、洗頭:傳說會剪掉運勢,特別是小孩或剛出生的嬰兒要避免。
忌說不吉利話:像是「死」、「病」等字眼會觸霉頭,要避免說出口。
忌搬家或辦喜事:農曆五月被視為「毒月」,不宜舉辦婚禮、喬遷等大事。
孕婦慎用雄黃酒:雖有驅邪作用,但成分刺激,不建議孕婦接觸或飲用。

▲抽菸、喝酒小心「缺氧」致癌(圖/取自Photo AC)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1987年設立了世界無菸日(World No Tobacco Day)。(圖/取自Photo AC)
🟡世界無菸日每年5月31日報到!為了「國際兒童節」鋪路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1987年設立了世界無菸日(World No Tobacco Day),主旨在於提高大眾對吸菸危害健康的認識,鼓勵政府制定有效的控菸政策,並促進全球無菸環境的建立。

而為何會選擇在5月31日?其實還有著一個特別意義,因為緊接著6月1日的「國際兒童節」,所以無菸日特別提前一天報到,象徵著對下一代健康的重視與保護。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您 吸菸會導致肺癌、心臟血管疾病,未滿20歲不得吸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