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歲廖女士日前出現發燒、咳嗽及全身無力等症狀,本以為是感冒,病情卻急轉直下,不僅影響食慾、體力,還引起呼吸困難,送醫後診斷為流感併發細菌性肺炎,所幸經新竹台大分院及時治療後迅速改善,已平安返家;醫師說,民眾、尤其是長者,應及早接種包括流感疫苗在內等必要疫苗,才可有效降低感染後併發重症的風險。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新竹台大分院老年醫學部主治呂紹宇表示, 隨著年齡增長,身體機能退化,免疫力下降是不可逆的自然現象,特別是有糖尿病、心肺疾病等慢性病的長者,更容易在感染後演變為重症,若能定期施打相關疫苗,即可減輕住院、併發症機率,也減少家人面對突發重症的措手不及。

▲打疫苗。(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定期施打相關疫苗,可減輕住院、併發症機率。(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呂紹宇指出,目前建議65歲以上民眾至少施打5種疫苗,包含每年1次的流感疫苗,可降低季節性感染與肺炎風險;肺炎鏈球菌疫苗則針對細菌性肺炎等重症有效防範;帶狀皰疹疫苗可預防俗稱「皮蛇」的神經疼痛與長期後遺症;Tdap疫苗則應每10年補打1次,預防破傷風、白喉與百日咳等疾病。

此外,依疾管署建議,每年應接種新冠疫苗與追加劑,如此建構起來的防護網,方可完整守護高齡生活品質。

呂紹宇提醒,部分疫苗保護力非即時產生,像流感疫苗需接種後約2週才開始發揮作用,且其保護力會於半年後下降,因此應提早安排接種,以免落入空窗期;此外,民眾若不確定長輩過去是否接種、接種過哪些疫苗,也可至衛生單位或透過健保快易通App查詢,逐項補齊,才能發揮最大防護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