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一直致力於成為亞洲創新與科技的樞紐。透過獎學金制度、營商環境優勢與包容開放的移民政策,這座城市國家吸引並孕育了無數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我國駐新加坡代表童振源表示,像是Sea和Grab這兩大東南亞科技巨擘的崛起,正是最具代表性的成功範例。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Sea:中國創業家的新加坡築夢記

根據2024年《福布斯》新加坡富豪榜,Sea Group創辦人李小冬與葉剛分別以50億與28億美元的身家,名列新加坡第12與13位。從2009年白手起家,到2025年成為市值逾777億美元的跨國科技企業,他們的故事令人矚目。

李小冬來自天津,於中國上海交通大學取得學位後赴美就讀史丹佛MBA。在那裡,他結識了後來成為妻子的馬麗倩——一位在15歲時便獲得新加坡「吸收外國人才獎學金」來星留學的菁英。畢業後,李小冬追隨馬麗倩來到新加坡,從租屋一角起步,逐步開創自己的事業。

葉剛則在15歲獲獎學金來新加坡唸中學,畢業後赴卡內基美隆大學攻讀電腦科學,返新後與李小冬共同創業,創立Garena,後轉型為多元平台的Sea Group。旗下三大核心業務包括線上遊戲(Garena)、電子商務(Shopee)與數位金融(SeaMoney)。2017年,Sea成功在紐約證交所上市,成為新加坡科技產業的代表企業。

2023年,Sea營收達131億美元,員工超過6萬人。Shopee平台在2024年4月創下東南亞最高月瀏覽量(5.6億次),大幅領先對手Lazada。這不僅證明其產品力與市場影響力,也顯示出新加坡企業在區域數位經濟中的領導地位。

李小冬與葉剛的成功,突顯新加坡的長期人才策略。值得一提的是,Sea於2021年捐贈5,000萬新幣給新加坡國立大學,用於推動AI與數據科學領域的研究,回饋社會,展現企業的責任感與本地認同。

▲東南亞主要電商中,蝦皮(Shopee)表現獨佔鰲頭。(圖/翻攝自蝦皮)
▲東南亞主要電商中,蝦皮(Shopee)表現獨佔鰲頭。(圖/翻攝自蝦皮)
新加坡的全球人才戰略驗證

從Sea到Grab,這兩家企業背後都有新加坡的深遠人才佈局。政府提供中學獎學金、國外深造機會、企業營運便利條件,這些制度設計讓具潛力的人才能夠留在本地成長、創業與壯大。

李小冬與葉剛、陳炳耀與陳慧玲的故事,不僅展現了創業者的毅力與遠見,更是新加坡人才政策與創業戰略成功的具體印證。他們從外來移民變成本地公民,從創業青年變成帶動國家經濟的核心力量,證明新加坡模式的強大生命力與前瞻眼光。

歡迎加入《新加坡六十年:小國大智慧的故事》WhatsApp社群,直接收到每一篇精彩故事。請點選以下連結加入社群!

https://chat.whatsapp.com/DGDkzqZBPH48dqRsNUJPo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