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傳真/不再跟空氣對話 微信也推「已讀」功能

▲微信宣佈要推出「已讀」功能,消息一出,引起大陸網友鋪天蓋地的討論。 (圖 / 翻攝自網路)
▲微信宣佈要推出「已讀」功能,消息一出,引起大陸網友鋪天蓋地的討論。 (圖 / 翻攝自網路)

記者應玫鑫 / 綜合報導

微信和 Line 的最大差別之一,就是「已讀」功能。但 Line 的「已讀不回」往往又造成公事或朋友之間的尷尬。「已讀」也不是、沒有讀取功能好像又像在跟空氣對話,因此這項功能似乎是各有利弊。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Line的「已讀不回」往往又造成公事或朋友和情人之間的尷尬。 (圖 / 翻攝自網路)
▲Line的「已讀不回」往往又造成公事或朋友和情人之間的尷尬。 (圖 / 翻攝自網路)

不過,騰訊近來「從善如流」宣佈要推出「已讀」功能,在這個以加速度發展的社會裡,所有的一切都想要快!更快!再快一點!連一向克制的微信也應運而生這個功能。消息一出,大陸網友是鋪天蓋地的討論。

▲微信宣佈要推出「已讀」功能,消息一出,引起大陸網友鋪天蓋地的討論。 (圖 / 翻攝自網路)
▲微信宣佈要推出「已讀」功能,消息一出,引起大陸網友鋪天蓋地的討論。 (圖 / 翻攝自網路)

討論結果當然兩極分化,一部分人認為微信現在帶有越來越多的社交屬性,特別是針對客戶溝通交流時會帶來極大的便利與效率,「已讀」功能更易於讓客戶有安全感。

然而持反對意見的似乎佔了多數。大部分的人覺得這個功能會把人帶入極大的焦慮,如果我並不打算回覆,你卻知道我是看到了訊息卻有意不回,那雙方都會覺得尷尬。

「已讀不回,那收到資訊的人到底在想什麼?」我們搜集了大陸網友可能的幾種情況。

1.當下不方便回覆

可能收到你訊息的人此刻正在開會,聽到提示音,習慣性的點開閱讀,但想要在長官目光範圍內打出一連串的回覆文就有些困難。也可能他此刻正在睡覺,被提示音吵醒,瞄一眼不是重要的事情就扔下手機繼續睡。或者正在路上開車,順便掃了一下你的資訊。不然還可能正在看電影,振動的提示讓人習慣性打開閱讀,卻不忍心錯過大螢幕上精彩的鏡頭,回覆,可能只能等電影散場。

2.不知道如何回覆

這個訊息可能對你而言非常重要,需要好好思考如何回覆才是恰當的。也可能是這個發訊息的人並沒有那麼熟悉,話題聊到一半尷尬進行不下去,卡住了,於是……「已讀不回」。

3.覺得沒有必要回覆

沒那個必要大約等於沒那麼重要,毫無好感的人發來的訊息大概都不想費時間去看吧!或者寫了一大堆流水帳一樣的訊息,絲毫提不起來回覆的慾望。

▲微信的已讀功能,潘朵拉的魔盒已經打開,看到訊息當下要如何回覆?何時回覆?百人百態,端看自己的選擇。 (圖 / 翻攝自網路)
▲微信的已讀功能,潘朵拉的魔盒已經打開,看到訊息當下要如何回覆?何時回覆?百人百態,端看自己的選擇。 (圖 / 翻攝自網路)

其實現實的情況可能遠遠複雜於上面列舉的情況。已讀不回背後隱藏的焦慮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我們那麼不喜歡已讀不回?

1.希望得到更多的關注

我發出的訊息,希望得到及時的反饋,希望可以和朋友有更多的互動。

2.想要得到一個結果

自己發出的訊息是否能夠達到預期效果?是否可以讓對方滿意?我需要對方的認可和承認,即時通訊讓連接無處不在,哪怕不工作的日子裡,工作群組裡的訊息也不會停歇,你也總會忍不住去瞭解,大家又討論了什麼?我會不會因為不在公司而錯過了什麼?

3.害怕自己一個呆著

這個習慣似乎更多見於當下的大陸人,大家從小成長於擠擠挨挨的人群中,習慣了人和人之間的親密無間,喜歡熱鬧,喜歡共處,尤其不能自己呆著。哪怕刷完了工作訊息也要馬不停蹄去看看這個世界上又發生了什麼?萬一對我至關重要呢?可不能錯過。反正不能讓自己什麼也不幹的閒著,孤獨和寂寞可是會趁虛而入的。

4.缺乏安全感

為什麼我給他(她)發資訊,他這麼久都不回覆?是不是根本不喜歡我?是不是不再喜歡我了?這樣的情況最可能發生在親密關係尚未成功建立的時候,患得患失,蛛絲馬跡都能成為證據。

但無論如何,潘朵拉的魔盒已經打開,微信的已讀功能,看到訊息當下要如何回覆?何時回覆?百人百態,端看自己的選擇。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