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上淳最後一次開解!陳時中大讚專家小組「最棒大腦」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圖/指揮中心提供)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圖/指揮中心提供)

記者賴志昶/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今(6)最後一次「開講」,總結台灣本次抗疫成果。張上淳表示,台灣為因應大陸「不明肺炎」,1月5日就召開專家小組第一次會議,之後陸續制定規範並給指揮中心建議,最後在全民努力下,才能守住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強調,專家小組就像「最棒的大腦」,妥善協助指揮中心進行防疫。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全國7日大解封在即,張上淳今於指揮中心例行記者會上,進行最後一次「張教授開講」。他回憶,在當時仍不清楚新冠病毒時,疾管署1月5日就召開專家小組第一次會議,當時除了衛福部長陳時中、疾管署署長周志浩出席外,所有疾管署上上下下的科、處都派員到場,顯示出台灣對這次疫情的重視。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總結台灣本次防疫成果。(圖/指揮中心提供)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總結台灣本次防疫成果。(圖/指揮中心提供)
 

張上淳指出,台灣自1月21日出現首宗確診個案,之後至2月都是零星案例,直到3月中旬開始有大量境外移入,才出現首波疫情高峰,當時最高單日通報確診個案能到30多例,之後確診數量慢慢趨緩,但在4月17日由於敦睦艦隊事件又帶來一波高峰,隨後又僅剩零星境外移入個案;最終,在5月9日時本土已連續兩周無確診,顯示出台灣無社區感染的疑慮,時至今日也已經連續55日無本土案例,證實我國社區相當安全。

在症狀方面,張上淳表示,台灣首例確診個案在1月11日時就在武漢發病,入境後也很快就被疾管署篩檢並確診;據他當時詢問該患者,該案並未在武漢接觸生鮮或野味市場,也未進出醫院或接觸病患,生活圈中僅有碰到幾位有輕微咳嗽的親友或同事;從首宗個案的症狀可了解,新冠肺炎的傳播並不像過去的病毒那麼簡單。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稱讚,專家小組就像指揮中心「最棒的大腦」。(圖/指揮中心提供)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稱讚,專家小組就像指揮中心「最棒的大腦」。(圖/指揮中心提供)
 

張上淳認為,在症狀方面,雖然我國確診案例並不多,但仍有觀察到患者有嗅覺異常、腹瀉等特殊狀況,在2月時也偵測到首例無症狀病患;在總共443例確診個案中,輕症306人占69.1%,罹患肺炎者有100人占22.6%,有嚴重肺炎或急性窘迫症候群共37人占8.4%;年齡分布的部分,20到30歲的患者仍是占最多數,主因是境外移入個案大多是就是出外留學、遊學的的年輕人;目前僅剩11人仍在住院中,已累計有425例確診案例出院,另有7人死亡。

張上淳指出,目前國內雖有部分提倡普篩的聲音,但事實上台灣至今已進行7萬多筆的篩檢,這數量從全國人口數來看,算是相當的多;在醫護人員部分,也隨著疫情不斷擴大篩檢標準,至今已篩檢約5千多位醫護人員,其中確診病例也僅占相當少數。 

在本次全國防疫當中,專家小組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陳時中就強調,「專家小組就很像我們(指揮中心)的大腦」,而且是相當聰明的大腦,不管是IQ、EQ都相當高;而手腳就是第一線的防疫人員與醫護人員,動作也相當伶俐,同時也相當順從「大腦」指引,只要有指示就立即行動,不會有太多質疑,在「頭腦在動,手腳並用」的情況下,才能讓台灣在本次疫情中成功防疫。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6)召開例行記者會,會後以「梅花口罩隊形」進行大合照。(圖/指揮中心提供)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6)召開例行記者會,會後以「梅花口罩隊形」進行大合照。(圖/指揮中心提供)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