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單厚之/雞兔同籠的秋鬥,不行嗎?

▲秋鬥遊行於 22 日傍晚結束,據主辦單位表示約莫有 5 萬民眾到場聲援,而民進黨則是在傍晚回應,願盡最大努力促成朝野理性對話。(圖/記者林柏年攝)
▲秋鬥遊行於 22 日傍晚結束,據主辦單位表示約莫有 5 萬民眾到場聲援,而民進黨則是在傍晚回應,願盡最大努力促成朝野理性對話。(圖/記者林柏年攝)

文/單厚之

號稱史上最大秋鬥結束了。其實可以不必用「號稱」兩個字,不管主辦單位宣稱5萬還是6萬人,打個2、3折,今年的秋鬥參與的人數,也絕對是史上最大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今年秋鬥規模大,當然是因為跟國民黨結合,有國民黨動員的群眾基礎,但也因此讓社運界有各種不同的批評跟反思,懷疑此舉可能模糊了焦點,不利於秋鬥長期發展。有些人質疑秋鬥已經變質、跟國民黨站在一起很諷刺;客氣一點的就說「雞兔同籠」、「跨度過大」。

秋鬥從1988年開始舉辦,是個有悠久歷史的社運活動。剛開始時是由「工人立法行動委員會」(簡稱工委會)主辦,其他社運團體也經常會參與聲援。到2006年工委會改組為「人民火大行動聯盟」(簡稱火盟),就加入了移民權、同志權、原民權、環保等訴求;之後社運界又有多次分合,變成多個社運團體共同主辦,但基本仍是一個以工運為主、其餘社運為輔的社會運動。

秋鬥既然是以工運為主,本身就帶有強烈的左派的色彩,早期的工運成員跟主張中,有相當部分是左派、社會主義、甚至接近共產主義的左統,主張用激進的手段對抗政府的不公不義。因為當時是國民黨長期執政,主要對抗的對象就是國民黨,其餘主張進步價值的社運團體,即便不是統派、不認同共產主義,但因為大家都是弱勢、都有共同的敵人,所以也可以在秋鬥這件事上合作、互相支援。

2014年的太陽花運動,是台灣社會力的大爆發,甚至預支了之後社運的能量,在2016年民進黨完全執政之後,原本的這股社會力跟民怨,被民進黨大量的吸納,之後社運的能量就大不如前。

對社運界更傷的是,民進黨不僅吸納了這些社會力,也相當程度收編了原本社運界的主力,很多社運界的要角在蔡英文上任後入朝為官,很多進步團體則因為長期和民進黨站在同一陣線,不知道如何監督昔日的戰友,甚至轉而替民進黨背書、被民進黨收編,最終成為民進黨的側翼。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所說的「以前都在反馬英九,現在國民黨參加『很諷刺』」,相當程度代表了這樣的心情。

社會力消退、社運團體分崩離析,讓剩下的社運團體處境雪上加霜,2018年秋鬥聲援團體不到20個、參加記者會人數不到40,只好不辦遊行;2019年因為社運團體意見分歧,乾脆取消秋鬥。

今年的萊豬議題,是一個重要的指標。放在以往,這應該是一個社運團體很容易集結的議題,但有多少的進步團體放棄原本的理念、堅持,選擇了噤聲?如果連這樣的議題都不願意站出來,除非民進黨再度在野,這些進步團體很可能永遠不會回到進步的陣營、秋鬥的行列。

秋鬥原本就是一個工人的運動,站在執政者對立面的運動,本來就沒有永遠只能反馬英九、不能反蔡英文的道理。既然原本的同志離去了,剩下的人只能與其他的社會力結合,把運動的火種傳承下去。而為了增加活動的聲勢,增加議題的「跨度」,讓吸引更多人參與,原本也就是不得不然的選擇。

秋鬥與國民黨合作之所以讓人有「雞兔同籠」的違和之感,主要是因為雙方長期站在對立面,國民黨即便在野之後,距離「進步」二字還有十萬八千里,雙方理念有很大的差距。但至少此時此刻,雙方的確有共同的訴求、有可以合作的基礎。而雙方合作的結果,也看到國民黨跟國民黨人在主客的分寸拿捏上,還有很多需要檢討的空間。

今年秋鬥最大的矛盾,其實還是出在旺中身上。正如前面提到的,秋鬥其實有部分左統、紅統的血緣,支持統其實並不是太大的問題,爭持新聞自由也當然天經地義。但支持新聞自由跟支持旺中、支持蔡衍明的企業完全是兩回事。

秋鬥再怎麼講也是一個以「工運」為主體、有強烈左派色彩的活動,這樣的活動如果沾染了挺資方的色彩,甚至連蔡衍明這樣的資本家也走在遊行的行列中,當然是很嚴重的矛盾。理論上,主辦單位事前應該要想到這樣的結果,而且應該婉拒中天集團的聲援才對。

今年的秋鬥,勢必會給社運界留下很多辯論、辯證、反思的課題。唯一確定的是,明年如果還有秋鬥,應該不會再有「中天」大隊了。

●作者:單厚之/資深媒體人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