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基隆老大公廟 祭拜漳泉械鬥亡靈

▲基隆老大公廟19日開龕門,原本是祭拜漳泉械鬥的亡靈。(圖/記者康子仁攝)
▲基隆老大公廟19日開龕門,原本是祭拜漳泉械鬥的亡靈。(圖/記者康子仁攝)

記者康子仁/基隆報導

談到農曆7月鬼門開,大家第一個就會想到基隆老大公廟開龕門,事實上這間廟的設立,就是因為早期來台的漳州和泉州移民,為爭地盤而引發械鬥傷亡慘重,雙方共同商議建立老大公廟。每年到了農曆7月1日,鬼門開時便會以隆重的儀式,開啟鬼門來祭拜亡靈。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基隆老大公廟19日開龕門,就是俗稱的鬼門開(圖/記者康子仁攝)
▲基隆老大公廟19日開龕門,就是俗稱的鬼門開(圖/記者康子仁攝)
這項俗稱「開鬼門」的開龕門儀式,19日由國策顧問童永和輪值主普的「聯姓會」值東的白、童姓宗親會,中午1點率各姓宗親會與祭,準備豐盛祭品牲肴,啟墓扉、放鬼魂象徵歡迎好兄弟來到陽間接受民間供養。

▲國策顧問童永手持開啟龕門的鑰匙。(圖/記者康子仁攝)
▲國策顧問童永手持開啟龕門的鑰匙。(圖/記者康子仁攝)
 

▲紀錄簿上頭寫下開龕門時辰和姓名。(圖/記者康子仁攝)
▲紀錄簿上頭寫下開龕門時辰和姓名。(圖/記者康子仁攝)
 

▲裝有鑰匙與名冊的錦盒。(圖/記者康子仁攝)
▲裝有鑰匙與名冊的錦盒。(圖/記者康子仁攝)
經焚香祝禱、行獻禮後,老大公廟副主委王朝風將裝有鑰匙與名冊的錦盒交給林右昌,再轉交國策顧問童永,打開錦盒取出紀錄簿,寫下開龕門時辰和姓名。待時辰到,在信眾及各宗親會代表注目中,林右昌陪同童永持鑰匙,開啟廟內龕門,在鳴砲聲中完成儀式。

台灣漳泉雙方的械鬥從清朝乾隆持續到道光,咸豐年間最為嚴重,咸豐初年,基隆的漳州人和暖暖的泉州人以魴頂(今南榮公墓)為界,但彼此仍常因土地界限,水道灌溉、商業利益等問題結怨並發生衝突,甚至發生械鬥。

咸豐3年(西元1853年)基隆的108位漳州人一起去襲擊暖暖的泉州人,但事前被暖暖的泉州人知情,在魴頂設埋伏,將108人全部殲滅,此事件成為基隆史上最慘烈的械鬥傷亡事件。

後來經協調,將108人合葬於蚵殼港河畔,當時稱老大公墓,西元1855年起由基隆金、雞、貂、石四堡11姓輪流主普,開關鬼門即在此進行,日治時期,原址建海軍宿舍,老大公墓被迫遷至現址,並於1984年升格為老大公廟。

老大公廟最主要的祭祀活動在農曆7月舉行,每年農曆7月1日下午時,會由廟宇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開啟龕門以象徵鬼門開,直到農曆8月1日於「火燒大士爺」與「跳鍾馗」的儀式中關龕門,交接手爐後中元祭結束。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