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的公主 陳珊妮要的快樂「與眾不同」

▲被粉絲暱稱為「公主」的陳珊妮,更是創造自己音樂國度的「女王」。(圖片提供/大樂音樂)
▲被粉絲暱稱為「公主」的陳珊妮,更是創造自己音樂國度的「女王」。(圖片提供/大樂音樂)

文/臺北文創

編按:原文標題「拍電影前,先學會感受生活」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1990年代出道,她的怪奇前衛被歸類為「非主流」;眼神冷冽、表情嚴肅,在她面前,人會不自覺地把身子坐挺,深怕一開口說話就被KO;粉絲暱稱她為「公主」,但年輕的嘻哈歌手更喜歡直呼其名「陳珊妮」。

出道26年,陳珊妮大致維持著平均每兩年推一張個人專輯的慣性,她的詞曲創作高達數百首,是金曲獎榜單上的常客。2019年,總說自己「意見很多」的她,首度點頭擔任第三十屆金曲獎評審團主席,一上來就抹去了主流與非主流的界線,從入圍名單到頒獎結果,各種發言和討論沒停過,而陳珊妮只想說:「我們必須不斷地定義流行音樂。」

我們必須不斷定義流行音樂

歌手張懸曾說陳珊妮是她看過最努力的人,但公主討厭被說努力,更貼切的形容是公主面對音樂,一點都不懶惰。

陳珊妮知道自己是幸運的,發行第一張專輯《華盛頓砍倒櫻桃樹》時,唱片公司不管她的造型,也任她自由創作,完全零經驗的陳珊妮腦中一片空白,卻也不害怕,就是每天厚臉皮地窩在錄音室裡,不停向資深錄音師們問東問西。早期錄音室是師徒制,圈子裡的女性製作人稀少,陳珊妮從零開始累積能力,成了第一位獲得金曲獎「最佳專輯製作人獎」的女性製作人。

「聽到厲害的作品,我會好奇它如何被製作出來,更會想進一步去了解和學習作品背後的技術。」如此旺盛的求知慾靠嚴格紀律驅動,陳珊妮規定自己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換聽不同曲風,對不同年代的聲音與錄音方式有系統的消化吸收,那股追本溯源的毅力,大概就像她百看不厭的動漫《一拳超人》琦玉所說的:「我啊,是個興趣使然的英雄(趣味でヒーローをやっているものだ)。」

陳珊妮做獨立音樂、也製作主流唱片,讓她得以從更開放的視角看未來,像水一樣把自己放進不同的容器中。媒介是類比音樂,她就學習類比音樂;數位趨勢浮現,她就學習數位音樂,後來連MV腳本、剪輯、後期製作都親自操刀,許多前輩沒能跨越的數位門檻,陳珊妮走過來了。

「當網路社群跟電商平台正在改變一整個世代的行為模式,你是什麼時候開始覺得不能被改變的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將會帶著流行音樂走向更有趣的未來。」在2018年第29屆金曲獎舞台上,陳珊妮拋出了這個大哉問。
 

▲陳珊妮勉勵年輕創作者「不要懶惰」,勇於好奇、不停實作。(圖片提供
▲陳珊妮勉勵年輕創作者「不要懶惰」,勇於好奇、不停實作。(圖片提供 / 大樂音樂)


她想成為那顆滾動的石頭

出道至今,陳珊妮的創作美學一直在變化,但仍有些東西是不變的,例如她的黑色幽默、高冷不失敏銳的感性、和藏在各種隱喻中對社會的古道熱腸…..。對歌迷而言,公主的演唱會從來不是唱跳嘶吼那麼簡單,她總是帶著龐大的資訊量逼你一起思考,從科技、新聞、媒體、網絡暴力、到網紅現象等等,一連串都是重拳、而且拳拳到肉。

「很少人主動思考深刻的東西了。」陳珊妮說,網路讓人們越來越習慣從社群的同溫層裡尋求認同感。2015《如同悲傷被下載了兩次》、2017《戰神卡爾迪亞》、2019《Juvenile A》三張最近的專輯裡,陳珊妮放進了她對網路世代和網路影響力的反思:買網紅推薦的商品、看網友推爆的電影、依賴可以秒懂的懶人包等,「這些都是非常危險的!」陳珊妮不只一次在受訪時提到,大數據壟斷、演算法統治之下的網路世界,給人帶來的不是便利,而是意識不到的制約。

所以,陳珊妮喜歡用隱喻寫歌,她的音樂文本具有一定程度的艱澀,「讓人思考,尋找自己的答案。」

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

眾生喧嘩的世界,陳珊妮習慣獨處,小時候,母親常問她:「要不要去外面跟別的小孩玩」?她總是寧願在家寫書法、畫牆壁。不從眾,則是陳珊妮與生俱來的基因,也是小時候,她常心中暗想,為什麼要跟大家一樣六點起床上學?為什麼一定要集體行動?

即便進入歌壇,陳珊妮依然故我。發行第一張專輯時,幾乎沒人看好這位歌很怪、外型又不符合大眾口味的歌手,唱片公司安排她上綜藝節目宣傳,連主持人的話都搭不上,對凡事向來淡然處之的陳珊妮,也承認那段日子過得慘,她至今印象深刻的是,站定位置準備接受媒體聯訪,竟然沒有記者上前;上電台節目訪談,主持人從頭到尾沒有抬頭看她一眼。這樣的處境換成任何人都難免沮喪憤怒,她卻沒有,反而對社會多了一種「原來如此」的了悟。

從被市場嫌棄、到現在成為華語音樂界的「珊妮老師」,外人看她,始終是自由自在地做自己。但陳珊妮並不認為自由僅是「做自己」這麼簡單,不會的東西就努力學到會,錄音、攝影、剪輯、寫MV腳本都是這樣,「整理自己的知識與技術,不斷實作」,每一階段的自由都是不斷地累積和爭取來的,「你必須要用意志去實踐。」

成為一個厲害的普通人

陳珊妮習慣也喜歡大量涉獵各種有趣內容,從動漫、時尚設計、當代藝術、文學、哲學、政治學等等,睡前還不忘在Pinterest爬梳各種視覺美圖,搜集分類,然後放任它們在腦中反芻、擴充,等待靈感破繭而出,打開電腦又生出一張專輯。

「每次工作人員看我寫歌,詞、曲、編曲很快就完成,其實我構思了很久。」所以陳珊妮的專輯就像藏寶圖,非常燒腦。她在最新的第13張專輯《Juvenile A》繼續探討網路現象,引述了烏托邦經典《一九八四》、科幻大師艾西莫夫對2019年的預言、還有CyberPunk巨作《銀翼殺手》、大友克洋的漫畫《阿基拉》等各種龐大且複雜的概念。「整理自己的知識與技術,才有辦法打破框架,讓嶄新元素流入。」《Juvenile A》堪稱是華語歌壇近年來製作概念和脈絡最完整的作品。

陳珊妮的新專輯找來許多風格迥異的新生代合作,包括許正泰、呂士軒、鍾玉鳳、和偶像演員柯震東,看似違和,實則大大豐富了專輯的深度,而不同的音樂元素如電音、復古搖滾、龐克、饒舌、民謠、甚至琵琶、京劇的花旦唱腔等,環環相扣、完美又和諧的實現了陳珊妮的信念:「讓才華盡情碰撞本是流行音樂的核心價值」。

▲陳珊妮近年專輯不斷探討社會議題,針貶與慰解人們內心的現實。
▲陳珊妮近年專輯不斷探討社會議題,針貶與慰解人們內心的現實。 (圖片提供 / 大樂音樂)


一種簡單的輝煌

在成為音樂人之前,繪畫是陳珊妮生命中最早的表達形式,2006年出版畫冊《Gloomy Sunday Rosy》,不但入圍出版界最高榮譽金蝶獎,還成為萊比錫書展「世界上最美麗的書」的入選書籍。

就讀政大新聞系時,陳珊妮開始學攝影,曾在TIVAC辦過兩次慈善攝影展,非常在乎真實體驗的她,對自己的作品有一種近乎完美主義的潔癖和執著,拍照當下決定好光線和構圖後,就絕不進行後製剪裁、修圖,要將最精準的原始構圖和樣貌呈現於世人眼前。

貴為公主,但不嬌生慣養,再忙也樂在動手煮飯洗衣。家務勞動讓她感受生活,意識社會有許多人正在努力。或許受到兒時家中生活習慣影響,她在意環境整理近乎一種潔癖,無法容許馬桶、磁磚縫隙有一絲污垢。連電腦桌面的圖標,也要維持極簡,才有餘裕咀嚼資訊與創造思考。

陳珊妮很清楚,被貼上標籤,是成名需要付出的代價之一,但她只願成為自己,從不活在他人眼中,因為她是獨一無二的公主,她要的快樂,與。眾。不。同。

【本文經《臺北文創—名家觀點》授權刊登】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