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162億元改善配電不符效益?台電:重點在提升供電品質

▲針對外界質疑砸162.5億元執行「配電系統強韌計畫」沒效益,台電回應表示該計畫重點在提升供電品質。圖為示意圖(圖/記者陳雅芳翻攝,2020.07.27)
▲針對外界質疑砸162.5億元執行「配電系統強韌計畫」沒效益,台電回應表示該計畫重點在提升供電品質。圖為示意圖(圖/記者陳雅芳翻攝,2020.07.27)

記者許家禎/台北報導

針對今(19)日媒體報導,指台電投入162.5億元執行「配電系統強韌計畫」,目標每年每戶停電減少6秒,換算下來每年僅省下約6萬多元電費,需要26萬年才能回收投資成本,質疑不符效益。為此,台電鄭重澄清,該計畫的目的是全面強化線路設備強度、提升供電品質,進而降低停電事故發生,並非藉減少停電時間省下之電費換取投資回收,希望外界勿誤解該計畫的本意與目標。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電表示,為全面提升線路強度,台電自2018年起展開為期5年的「配電系統強韌計畫」,包含四大項目:配電線路設備汰換(58.2億元)、二次變電所設備汰換(62億元)、智慧變電所建置(2.3億元)、饋線自動化擴建(40億元),總計投入約162.5億元,希望積極強化配電線路系統、減少停電事故發生。據台電統計,今(2020)年1至7月共有5826件停電事故,比去(2019)年同期減少2151件,大幅下降27%,顯見該計畫對提升供電穩定之成效。

台電進一步指出,配電系統龐大且種類繁多,例如全台共有314萬根電桿、142萬具變壓器、超過96萬座人手孔、逾1萬條饋線、24萬處配電場室等,每年都要投入大量資源及人力維護。為了維護數量如此龐大的電力設備,「配電系統強韌計畫」遂導入新科技應用及大數據分析,並在更新老舊設備的同時引進智慧化系統,例如目前已擴建新增4500具饋線自動化設備,還有193所二次變電所已全面數位化監控。

針對外界質疑「每年每戶減少停電6秒」之目標設定,台電回應,目前各國普遍使用「平均停電時間指標」(SAIDI)作為衡量指標,該指標計算包括「事故」與「工作」的停電時間(2018年平均16.34分鐘),台電在訂定KPI每年每戶降低0.1分的目標時,是考量在事故停電SAIDI的表現,與其他國家相比已是名列前位(2018年平均3.624分鐘),且達邊際效應難再降低。在工作停電SAIDI的部分(2018年平均12.724分鐘),因每年需興辦大型工程及維護工作(如公共建設、架空線路下地及太陽光電等工程),需安排許多停電工作來辦理,如要每戶每年減少停電時間0.1分鐘(即6秒)也具有挑戰性。

台電重申,「配電系統強韌計畫」是為了提升供電穩定,並非藉減少停電時間省下之電費換取投資回收,且近年來停電事故件數確有減少趨勢,足見該計畫對提升供電品質的幫助與重要性。台電表示,未來會持續積極推動強韌計畫,讓民眾感受到台電對提升供電品質的能力與決心。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