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鄭仲嵐/香港的「文字獄」來了?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 DSE )。(圖/翻攝自《香港 01 》)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 DSE )。(圖/翻攝自《香港 01 》)

文/鄭仲嵐

香港在今年不只跟全球一樣受到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侵襲,從2019年6月起至今的反送中抗議也三不五時持續在香港各地發生,而如今連教育及考試也成為官方意欲「改革」的對象。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事情的起因在日前香港的中學文憑試(DSE)的歷史科,其中有一題必答題為「『190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你是否同意此說?」其中考卷給出兩則史料,一為1905年日本法政大學校長梅謙次郎的文章,與中國革名家黃興在1912年給日本政治家井上馨的信件,商討中華民國成立後借款一事。

想不到這則考題意外印來香港親中「建制派」的反感,不少親中派的報紙加以報導後,親中的香港政治人物再批判下,引發香港當局的介入。隨後香港教育局對這樣的命題表示「遺憾」,並承諾會「全面檢討」來維護考試的「公平性」。

最後,香港的教育評議會做出聲明,表示該題目「迴避日本侵華史實,選取皆偏於日本對華表面援助、支持的資料」。決定取消該題外,並表示會對相關人士予以申誡,最嚴重甚至撤職,以後「不可再犯」。

歷史詮釋權利剝奪

對於此次考試命題,中國中央電視台隨即在16日發表相關評論,稱「是時候給千瘡百孔的香港教育做個大手術」,並認為香港的「毒師」、「毒教材」等若不整治,將來對教育絕對是病入膏肓。這樣的考題爭議,讓中國中央與香港當局都打了個順風球,順勢在將歷史上的民族恩怨給帶起來。

不過綜觀考題本身,就命題跟史料提供方面,其實沒有多大問題。相反地,不論是中、港、台等歷史教育,基本上都會將1931-1945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亞洲的史實逐一教授給學生。因此該題目原先應該是幫助香港中學生思考「是否真的如此?」,就客觀來說,基於現行的教育下,多半的學生都會論述「弊多於利」。

甚至就當時的歷史背景來說,考生們也可以去思索,當時中華民國在取代大清帝國,成為亞洲的第一個民主共和國時,帝制的日本是如何想要與其交友?甚至如何面對一個新生的共和國?到最後,兩國又是如何因為日本的逐步侵略而交惡等,這對學生來說,都是很好的歷史思維教育。

然而,在中國中央與香港當局片面地給予否定後,這些給學生們思考歷史進展的機會也被剝奪了。中方片面地想要抓穩歷史詮釋權力可以想像,但不只是中國國內,連香港的學子們都失去了可以申論歷史的機會。

傷害誰的民族情感?

過去提到歷史教育,國民黨在敗退到台灣後,與共產黨採用截然不同的史觀,自然台灣對於反共教育也是根植學生心中。對於日本來說,過去對於侵略的史實上或多或少兩邊都一致,但是在「誰領導抗戰」等則兩邊各有堅持。已故的國軍上將郝柏村,生前在參觀中國的抗戰博物館時,就曾多次當面指正解說人員稱「對日抗戰是國民黨領導的」。

只是,現在這樣的歷史解釋,也蔓延到香港的中學教育,不只是歷史教育受到干擾,連其他教育也可能被影響。先前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就直指,2009年開辦的通識教育課程,有許多教育方式與教材讓中學生「變得激進」,未來不排除講討甚至裁撤,引發許多爭議,因為該教育正是訓練學生多元思維的重要課程。

中國中央與香港政府口口聲聲以「傷害民族情感」等作為理由,持續扼殺新一代中學考生的歷史思維與受教權益。但事實上,傷害的只是共產黨執政的基本利益,與他們認為所認知的歷史價值。不只香港,將來台灣的國民黨過去戰爭歷史、從跟日本對抗到跟共產黨對抗等,都會持續被不同方式侵略。

歷史教育在民主國家本來是多元的,但是在獨裁國家中,只容許一種歷史詮釋。過去香港在英治時期,相對公正客觀評價國共兩方的中國近代史,在回歸後逐漸被侵略。如今香港政府將所有原因怪在教育上,也是背棄過去歷史教育的精神,這樣的方法在未來,只會教育出更多如何幫國家去仇恨對方,而無法自省歷史的下一代。

●作者:鄭仲嵐/BBC、每日新聞、朝日新聞等外媒特約記者,作品見諸於台灣、英國及日本媒體。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