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鄭仲嵐/任期最長首相,安倍晉三為何重要?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020年8月28日因病辭職。(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020年8月28日因病辭職。(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文/鄭仲嵐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2020年8月27日宣布辭去日本首相職位,消息一出不只震撼全日本,也震撼全世界。安倍從17歲以來即受到痼疾「潰瘍性大腸炎」所苦,這半年來因為武漢肺炎肆虐全球,日本也不能安寧,一直沒有好好休息的安倍終於舊疾復發,被醫生判定「高危險」,不宜再持續操勞。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強化美日安保的外交路線

其中,正在替美國總統選舉造勢熱身的總統川普,也在從新罕布夏州造勢後,在回去華盛頓的班機上稱:「安倍晉三是相當棒的人物,我對他表示最大的敬意!」隨後又稱:「其實相當可惜,我認為他(安倍)非常愛自己的國家,所以我認為他的辭職非常難以想像!應該很痛苦吧!」

川普跟安倍晉三一向就有著好交情,過去雙方互相造訪時,都會排出私人時間聚會、甚至打打高爾夫。事實上,在2016年11月17日川普剛當選沒多久,安倍晉三就前往美國與他會面,隨後在2019年5月日本明仁上皇退位,改元「令和」時,川普也毫無疑問成為「令和」首位國賓。

▲安倍晉三與美國總統川普關係友好。(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安倍晉三與美國總統川普關係友好。(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而在過去的歐巴馬時期,安倍晉三也在2015年8月15日「終戰紀念日」邀請歐巴馬來廣島默哀並對核爆家屬致意。他本人則是在2016年12月27日歐巴馬卸任前訪問珍珠港,向當年「珍珠港事件」中罹難軍人致意,外交上與歷史上的禮尚往來,安倍晉三確實有做足。

在國防上面,日本持續與美國合作,強化導彈系統開發,有效牽制北韓、以及美國事實上的假想敵中俄兩國。另一方面,南方的沖繩邊野古美軍基地的移轉開發等,雖然長年遭受當地民眾抗議,但安倍內閣確實給了美國很多助力。前美國國務卿波頓投書華盛頓郵報稱:「安倍是二戰後日本最重要的指導者」,辭職是「重大損失」。

深化歐洲與中東連結

安倍在當年上台時,面對三一一大地震後的經濟復興,打出「安倍經濟學」的「三支箭」策略,從2015年9月後,安倍就一直不斷強調2020年前日本GDP目標要達到600兆日幣,事實上2019年的GDP已經達到553兆日幣。觀光客希望在2020年達到總數4000萬,在2019年時已經來到3188萬人,若非武漢肺炎,事實上都有可能達到。

在當年推進安倍經濟學中,除了大規模鬆綁金融限制,放日幣貶值與美元升值,確實促進景氣回升。而在對外貿易政策上,2018年安倍內閣與歐盟簽訂EPA(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日方在農產品、歐盟在汽車與酒類等關稅實施鬆綁,品項幅度高達97%,價值達到10億歐元。

▲安倍晉三積極深化日本與歐洲及中東國家之間的關係。(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安倍晉三積極深化日本與歐洲及中東國家之間的關係。(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除了歐盟國,脫離歐盟的英國,日本也與英國加速新的貿易協定交涉。先前在8月7日時,外務大臣茂木敏充就前往倫敦拜會英國國際貿易大臣托拉絲(Liz Truss),未來雙方可望就電子商務、投資環境環境等做出多項開放。兩國從6月開始運作,可望8月底有初步定案,不到3個月就有實質成果,也看出安倍內閣在經濟對策上的效率。

除此之外,安倍晉三也在任內前往過去日本首相較少去的中東地區。包括在2019年6月中,以現任首相身份睽違41年訪問美國的死對頭伊朗,伊朗總統羅哈尼並在該年12月訪問東京。2020年1月又連續出訪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與阿曼,對中東局勢的重視,在歷任首相中都是罕見的。

中、韓、台間站好穩定角色

安倍晉三上任時,原先中國官方認為他是右翼,因此當初雙方互動比較平淡,甚至2014年的見面上,雙方握手但都毫無笑容。直到美國川普上台後,開始在美中貿易戰上不斷向中國施加壓力下,中方也開始對日方交好,日方也因為奧運舉辦與當時天皇將退位,頻頻運作中日友好的場面。

終於在2018年10月底,安倍晉三成為睽違7年訪問中國的首相,北京天安門升起日本與中國國旗,至此兩國的互動也逐漸加溫。在2019年的大阪G20高峰會,已經明顯看出習近平跟安倍會面時,笑容多出許多。原先今年4月習近平也要再訪問東京,卻因為武漢肺炎戛然而止。

▲安倍晉三任內積極改善日中、日韓之間的關係。(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安倍晉三任內積極改善日中、日韓之間的關係。(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安倍晉三的辭職,也讓中國官媒罕見覺得「可惜」,在交手這麼幾年來,原來發現安倍晉三內閣是相對好溝通的,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也難得說「對他在中日關係的改善上同表敬意」。

安倍在任內,也持續與台灣表達低調的友好關係。雖然前期的馬英九任內,雙方互動有限,但在蔡英文執政後,雙方透過民間與網路上如推特的互相關心,持續創造台日良好對話空間。雖然福島鄰近五縣核災區食品問題尚未解決,但台灣在歷經2018年到2020年的中國介入選舉壓力後,未來談判應會重回正軌。

而在韓國外交上,雖然較親中親北韓的文在寅政權,對於安倍的批評不假辭色,甚至也以過去日本統治時期的「徵用工」等強制扣押日本在韓企業資產。而安倍晉三仍堅持以走國際仲裁,並稱當年1965年日韓建交時已經都賠款完畢,未來是否會出現變化,仍有待觀察。

讓日本更參與世界

從當初上任時,安倍提出「俯瞰地球儀的外交」,推動強力的出訪與拿出實質上的協議簽約等,某種程度讓日本在世界上又再度活躍起來。此外,安倍晉三也在2016年8月時比美國還要早提出「自由的印太地區戰略」,隨後也被較鷹派的川普政府採用,安倍內閣當時就有獨到的戰略眼光。

此外,在中國急速抬頭展現想要稱霸野心,美國也突然大幅度出現反制中國情緒下,日本還能在守護美日安保同盟之餘,也適度地跟中國處理外交關係,這在目前歐美各國「選邊站」的氛圍下,是相當不容易的。身為中國的近鄰,未來新的日本首相,勢必也要先遵從這樣的氛圍,視時機應對美中兩國。

▲安倍晉三任內日本首度主辦20國集團(G20)大阪峰會。(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安倍晉三任內日本首度主辦20國集團(G20)大阪峰會。(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安倍晉三在任內,也成功在日本舉辦伊勢志摩的G7與大阪的G20高峰會,常年遊走在歐美強權間,有一個固定安穩的臉孔是極為重要的。未來的新首相出現,各國元首也必須要重新認識,持續拓展過去安倍任期內的活路外交。

在8月24日,安倍才剛以2799天的連續在職,打破大伯父佐藤榮作的紀錄。原先以為到了明年,連續3000天在職一定不是問題,如今卻因健康問題請辭。雖然任內內政問題上多有被批評之處,但他當時經濟與外交的對策,都對現今的日本產生一定作用。未來新首相能否持續在美中兩強中找到權衡,也將是重大考驗。

▲安倍晉三曾兩度拜相,成為日本在任時間最長的首相。(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安倍晉三曾兩度拜相,成為日本在任時間最長的首相。(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作者:鄭仲嵐/BBC、每日新聞、朝日新聞等外媒特約記者,作品見諸於台灣、英國及日本媒體。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