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黎榮章/為什麼現在「口罩外交」不是時候?

▲我國援助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國家1000萬片口罩,外交部已經運送出國。(圖/吳釗燮推特)
▲我國援助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國家1000萬片口罩,外交部已經運送出國。(圖/吳釗燮推特)

文 / 黎榮章

武漢肺炎全球大流行,總統蔡英文上周舉行記者會,宣布將與其他的國家一同區域聯防、全面抗疫,首波將捐1000萬片口罩支援美國、歐盟、友邦醫療人員,雖然行政團隊強調,1000萬個口罩甚至不足國內一日產能,用庫存就足夠,但在第二波疫情來勢洶洶、搭乘大眾運輸開始強制帶口罩的此時,國內也有不同意見。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監測中,1月底行政院宣布口罩禁止出口後,2月初開始限購、接著實名制上路,正是國內第一波「口罩之亂」高峰,之後隨著實名制實施,產能陸續增加供給後,口罩的網路討論度逐漸冷卻,直到4月初蔡英文宣布捐1000萬個口罩,才又讓聲量從谷底反彈。

▲近兩個月 口罩網路聲量趨勢(圖/ Quickseek 提供)

針對捐贈口罩的措施進一步做情緒聲量的分析,至今不過一週,已經累積破萬點的負面聲量,在國內仍限購口罩、許多不熟悉網購流程的民眾還是要排隊購買的當下,政府卻要捐口罩,確實讓部分民眾有相對剝奪感。在野黨也緊咬這種負面觀感,先有藍委葉毓蘭怒批蔡政府「凱子外交」,國民黨議員徐巧芯也質疑「台灣人要排隊又要花錢買,外國人卻免費送?」更加深了政策的爭議性。

前立委陳學聖更預言,此舉是「防疫由盛轉衰的開始」,因為這已碰觸民眾內心的痛,捐1000萬片口罩出去的時候,民眾還是得排隊購買,就為了每天進出大眾運輸、公眾場所能夠擁有口罩。

▲捐贈1000萬片口罩 網路情緒聲量分析(圖/ Quickseek 提供)

網友的正反立場透過話題的分析可以看得更清楚,支持捐贈口罩的民眾認為,此舉出於人道考量,協助的是第一線最需要醫療物資的醫護人員,也能提升國際能見度,且國內逐漸提升的口罩產能也可以負擔這樣程度的捐贈,又能在中國抬高價碼賣昂貴口罩、捐贈不堪用的快篩試劑之時,凸顯台灣的醫療先進,藉此作為加入WHO的敲門磚,「Taiwan is helping」成為支持者的主流意見。

反對捐贈者的意見則相對聚焦,大部份的人認為這是打腫臉充胖子,國內民眾自掏腰包排隊或上網買口罩,且還得「14天買9片」反覆利用,卻眼巴巴地免費送給歐美強國,尚未自立,不應外援;少部分人則質疑此舉會激怒中國,或者有人認為如果有能力捐贈,為什麼不開放部分口罩出口,同樣可以協助國外防疫,又能幫助台灣經濟。

▲捐贈口罩政策 網路正負話題分析(圖/ Quickseek 提供)

政府推動口罩外交的立意良善,是希望趁台灣防疫工作受世界肯定的當下趁勝追擊,提升國際影響力,增加台灣的國際能見度,但比起如此,基層民眾更在意「接地氣」的現實考量,無論政府官員如何賣力教導大家「電鍋消毒」口罩,大家最想問的可能是為什麼我冒著危險重複使用,但政府卻在此時把口罩捐給別人。

包括維持社交距離、大眾運輸強制帶口罩、連假前往人群集中區域者要自主健康管理,防疫作戰給人民的限制越來越多,雖然台灣行有餘力能助人,但政府需加強了解民眾感受,強化溝通與宣傳,否則即使「口罩外交」政策立意良善,但在民眾情緒找不到出口的情況下,難保不會成為執政的未爆彈。

●作者:黎榮章/ Quickseek輿情大數據創辦人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opinion@nownews.co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