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系大哉問/想改變世界的熱情可以當飯吃嗎?

▲時代力量黨主席黃國昌陪同立委補選人楊澤民一起在鹿港菜市場掃街拜票兼拜年,希望能讓時力在彰化爭取認同。(圖/記者陳雅芳攝,2019.02.03)
▲時代力量黨主席黃國昌陪同立委補選人楊澤民一起在鹿港菜市場掃街拜票兼拜年,希望能讓時力在彰化爭取認同。(圖/記者陳雅芳攝,2019.02.03)

初聲記者 / 綜合報導

逢年過節,晚輩們總會被長輩關心一下學業。若是理工科系倒還好應付,人文科系科被問到未來出路時,難免場面尷尬。尤其政治系學生一定會聽到迎面而來的一聲:「畢業後要出來選舉嗎?」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回顧去年底剛結束的2018年地方公職人員選舉,新世代經營網路社群的選舉手法充分發酵,讓政治議題的討論看似比以往更加貼近於庶民生活,不少候選人嘗試與網紅YouTuber合作拍攝影片。而近幾年國民兩黨也紛紛推出青壯派投入選舉,試圖扭轉過往政治遙不可及的形象。然而當民眾與政治的接觸愈加深刻,卻易將政治狹隘地認知為黨派鬥爭及兩岸爭議,導致政治系學生們不免面臨著自我價值認同的挑戰。

畢業後搞政治:政治系畢業後就要從事政治工作?

若從大學課程規畫目標來看,目前國內政治相關系所教授的內容主要有三大類,以台大為例分別為「政治理論」:主要探討政治哲學史與思潮;「國際關係」:分析國際間權力結構的組成與多極互動;「公共行政」:研究有效率地運行政府機關的業務,其中政治理論又可再細分出「比較政治」學科,深究各國的政治體系與架構。總體而言,政治系並非如一般民眾認為學習如何像政客「搞政治」,多數課程偏向培養學生的學術研究能力,同時也訓練學生進入政府或民意機關扮演稱職的螺絲釘,從體制內參與政治,保證公部門的運作效率。

鑒於公職人員考試人事行政項目考科如政治學、行政學以及中華民國憲法與政府皆為政治系必修科目,畢業後欲投入公職人員考試的學生相對獲得準備上的優勢,在穩定的薪俸保障下,「國考派」順理成章地成為部分畢業生的優先考量,甚至大三、大四便開始補習的大有人在。但根據104人力銀行所公布的系友就業地圖統計,各校政治系畢業新鮮人投入政府或民意機關工作的比例仍普遍不到10%,多數轉往人力資源、媒體公關、出版業等其他領域,顯現多元發展可能性。

學非所用:政治系專業訓練與一般職場需求落差?

關於畢業後挑戰非政治領域的新鮮人來說,即便政治系的訓練無法直接對應工作內容要求,但並不代表因此難以在職場與人抗衡。畢業於成大政治,目前擔任藥廠業務的李同學表示,在政治系所習得的跨領域合作統御以及溝通表達能力,將會是自身的潛在優勢,但他也提到容易被刻板印象定型在公關業務,而難以走出不同的職涯選擇。擔任獵頭顧問的姚同學補充,若第一份工作選擇投入民代助理職務,因為負責工作多是維繫地區人際關係或提供選民服務等基礎業務,若缺乏升遷機會,也無法帶走具體可供參考的職場經歷與能力去找下一份工作。且政治學在一般業界普遍不被視為一種專業,對於職場求職難以增添加分效果。

青年參政流於口號 面臨隱形的門檻

近幾年時代力量訴求政治新面孔逐步打開政壇市場,國民兩黨也跟進青年參政作為策略佈局方向,卻又隨即陷入政二代、富二代參政的質疑。曾在民進黨黨部工作過的東吳政治潘同學則說明,政治系新鮮人一開始通常會從擔任助理開始磨練,政治系背景對於選舉制度、政策論述及政治決策判斷的訓練,能夠短時間內將基層工作上手。但實際上,即使政治系出身幕僚算多,若要得到參選資格還是得看自身政治能量夠不夠,比如與黨高層決策中心關係、黨內派系人脈經營等,唯有建立好人際關係才有辦法得到參選機會。

未來世代 勇於承擔社會責任

實質上每個人職場工作選項仍端看個別專長領域,如學習量化研究方法可以到公關、民調公司做統計分析;關注國際關係可以加入NGO強化組織影響力,並不一定要投入選舉才能延伸當初填下志願,那一股想要改變世界的熱情。面對未來世代AI可能取代一部份人類工作的未來,社會對於跨領域整合需求必然更為迫切,而政治系人才憑藉批判思考與論述組織能力,將能保有穿梭不同領域的可能性,更應該勇於正視社會中的不公義,承擔推動社會進步的責任。

下次看見政治系的學生別再問他們要選什麼,主動詢問對方關於社會現況、國際局勢的見解,或許能夠在彼此激烈攻防中看見異於電視名嘴的切入觀點,並激發出新的自我反思與學習。

(文/楊士賢)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