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務卿「反共演說」標誌新冷戰 中共藉高民意能抗衡?

▲專家認為,美中衝突不僅是領導人之間,而是兩國菁英團體的抗衡。(圖/翻攝自 Fortune )
▲專家認為,美中衝突不僅是領導人之間,而是兩國菁英團體的抗衡。(圖/翻攝自 Fortune )

國際中心林孝萱/綜合報導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 Mike Pompeo )23 日發表演說《中共與自由世界的未來》,完整描述美國對中立場的轉變,在 COVID-19 疫情、新疆及香港議題上,蓬佩奧呼籲世界各國改變中國共產黨,否則中共將改變世界,並將此形容為自由世界與暴政之間的抗衡。同時,美中雙方相繼關閉總領事館,使轉圜空間縮減、衝突升級,外界普遍認為有「新冷戰」的跡象。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路透社》22 日的報導指出,雖然有鑒於美國-蘇聯對抗造成的長期影響,仍有很多政策制定家、戰略研究觀察不願意以冷戰形容美中關係,但顯而易見的是雙方利益衝突、矛盾越來越多。這兩大強權都在國際上積極拉攏盟友,基本已符合了新冷戰的定義。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 Mike Pompeo )7月23日發表演說呼籲國際社會「改變」中共,並以「總書記」而不是「國家主席」稱呼習近平。(圖/翻攝自 US Department of State )
蓬佩奧的演講用詞強烈,讓中國外交部的回應看起來相對保守。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汪文斌回應記者提問,表示美中局面是「中方不願看到的,責任完全在美方」,除了表達強烈憤慨、嚴正交涉,發言人也強調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美中雙方發言的溫度差,讓外界擔憂「新冷戰」的跡象,探討中國方面該怎麼應對,大部分觀察家認為,美中衝突最有可能就像美蘇冷戰一樣,在虛實刺探、軍備競爭中持續下去,直到雙方無法承受代價。

▲(圖/翻攝自
▲許多觀察家以美蘇冷戰的例子推測美中衝突發展。(圖/翻攝自 History.com)
《自由亞洲電台》引述中國民運人士魏京生,認為習近平若繼續掌權,美中關係會越來越緊張,除了影響經濟也可能釀成戰爭。華盛頓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葛來儀( Bonnie Glaser )認為,美國無法與中國「完全不相往來」,也不會切斷與中國的外交關係。這不僅是川普與習近平之間的衝突,而是美中菁英團體的對抗。

美蘇抗衡時期,大部分時間維持冷戰,代理人戰爭包括越南、阿富汗、朝鮮半島等發展中國家,熱點則是古巴導彈危機。而美中衝突則是修昔底德陷阱 ( Thucydides Trap )的例子,中國是如雅典的新興強權,挑戰的是現有強權、如斯巴達的美國。現今除了冷戰,美中可能在南海、台灣海峽發生軍事衝突。

外界好奇,中國政府的高支持度是否能支持其與美國進行冷戰博弈。美國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 Harvard Kennedy Schoo )阿什民主治理與創新中心( Ash Center for Democratic Governance and Innovation )7 月 8 日發布研究《理解中共韌性:中國民意長期調查》( Understanding CCP Resilience: Surveying Chinese Public Opinion Through Time ),2016 年中國人民對中共政府的滿意度高達 93.1%,是該調查自 2003 年以來的新高。

▲新疆人權議題備受外界關注。(圖/翻攝自
▲新疆人權議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的演講中被提及。(圖/翻攝自 ABC News )
剛份報告由三位學者共同進行,並自 2003 年至 2016 年在中國進行共 8 次調查,3.1 萬城鄉居民參與。研究團隊指出,從數據上來看可以發現:一、自 2003 年中國人民對國家政策、地方行政的滿意度逐漸增加,而有趣的是越邊緣、貧窮的地區,滿意度相對更高。二、中國人民對的態度反應生活物質的變化,這代表持續的經濟衰退或自環境惡化會破壞民眾支持度。

研究團隊認為,中共目前沒有民眾動盪的威脅,但不能將支持度視為理所當然,中國人的滿意度和生活條件優劣直接相關,這對政府領導來說是把雙面刃,民眾會期望生活水平持續改善。數據指出,在中國經濟成長放緩、環境惡化的現實,中國人民的滿意度仍有下降的可能。

一些分析以美蘇冷戰歷史為例,認為美中衝突最後會意外解決,而非正面軍事衝突。但如同蘇聯解體是中共盡可能避免的歷史教訓,因此仍不能保證美中新冷戰會以相同的方式結束。

▲即將在G20大阪峰會登場的「川習會」,有機會取得正面積極的進展。(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美國即將在11月舉行總統大選,拜登及川普都表態對中強硬政策。圖為G20大阪「川習會」。(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