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開通!習近平親自主持儀式

▲ 2020 年 6 月 23 日,北斗三號系統最後 1 顆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圖/翻攝自香港 01 )
▲ 2020 年 6 月 23 日,北斗三號系統最後 1 顆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圖/翻攝自香港 01 )

國際中心蔡姍伶/綜合報導

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發展至今已有三代,其中「北斗三號系統」的最後 1 顆全球組網衛星,在 2020 年 6 月 23 日順利進入預定軌道,其建成暨開通儀式本月 31 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親率多位領導人出席,宣告系統正式開通,為中國的新時代科技實力等體現再畫下新里程碑。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綜合陸媒報導,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自主研發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於 1994 年啟動建設後, 20 多年的時間,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已運用長征三號系列運載火箭,將 4 個試驗衛星和 55 個組網衛星送上太空。隨着最後 1 個組網衛星在上月 23 日發射成功,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也提前完成了部署。

在衛星正式入網後,可在全球範圍內,全天候為用戶提供高精確度的定位、導航、授時服務,目前已經有 137 個國家跟中國簽訂了合作協議。

《香港 01 》曾專文分析指出,在經過上世紀五十年代美蘇兩強權的爭霸戰後,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應運而生,到近代已是國家安全、經濟和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重大空間信息基礎設施,美國因為能在全球向用戶提供全天候導航、授時服務的 GPS 技術優勢,每年可獲得千億、萬億計的收入。而目前在「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GNSS )中,雖然中國自主研發的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BDS ),與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歐洲伽利略(GALILEO)、俄羅斯格洛納斯(GLONASS)比起來慢了些,但仍成功一起構建了全球四大衛星導航系統,由於發展勢頭迅速、不排除有後來居上的可能。

報導並寫道,北斗系統首創 3 種軌道構成混合星座,與全球其他衛星導航系統相比,高軌衛星更多,抗遮擋能力強,尤其低緯度地區性能優勢更為明顯,系統融合了導航與通信能力,僅用 20 多年就走完其他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40 多年的發展之路,成為科技領域「中國速度」的象徵。

分析認為,長期以來,美國的 GPS 壟斷了中國民用的、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定位服務,在這種情況下下,美國一旦對中國關閉 GPS 服務,將可能會造成混亂,也會對軍事領域產生不小的影響;特別在這個美中關係持續緊張、惡化的時刻,自建全球定位系統也反映了中國的太空科技實力,讓北京增添不少「底氣」。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