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仔內/一試定江山呼聲高 個人申請完全害慘偏鄉生?

▲ 107 學年度大學指考成績公布,考生可透過網路與電話語音查詢成績。(示意圖/NOWnews資料照)
▲ 107 學年度大學指考成績公布,考生可透過網路與電話語音查詢成績。(示意圖/NOWnews資料照)

記者許維寧 / 台北報導

今年大學申請入學再度成為雙方價值論戰,家長團體愛子心切,頂尖科系一階段過篩人數高,二階段書審標準未明,其中更可能以「含金量」取勝。書面備審資料遭戲稱為「家長財力競賽」早有數十年,外界高喊「全面恢復考試分發」最公平更是每年皆然,然而申請入學真是對偏鄉生落井下石的政策?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日前大學招聯會提出數據,比較基北區與東區三個入學管道錄取名額比例,基北區透過考試分發錄取比率與人數都是全國之冠。花蓮、台東等經濟較弱勢的地區,申請入學則比基北區多了11個百分點,考試分發入學數最低,可見經濟條件較好的縣市,學生考試成績較優、在考試分發錄取占上風。

花蓮女中教務主任張家誠受訪時表示,應將學測考試與升學管道拆開論析,學測以15級分論,的確對花東學生比較有利。將指考一百分用學測十五級分去換算,也許花東前端學生再努力指考只能到90分,台北頂尖高中也許能達95分,但放在學測上兩者都能是十五級分,故單看分數申請學校,花東學生運用學測分數較有優勢。

以花蓮女中為例,透過繁星升學約佔15%、個人申請約60%,透過指考分發的學生則越來越少。但張家誠談到,進入第二階段後,東部學生光移動到外縣市面試,面試一間學校包含通勤與住宿可能就需花掉數千塊,經濟狀況欠佳的家庭的確較難支持。再者,書面審查須提出相關活動經歷、是否有語言檢定加分等,也牽涉到學生出身背景和養成。

說到底,過了學測分數篩選後,二階段這場硬仗是否能打得漂亮,主要仍看考生是否有足夠的文化資本,但為了運用學測分數優勢,學校盡量幫學生進行模擬面試、教導學生穿衣儀態、幫學生分析落點指導自傳,這個二階加強班的傳統已做了逾十年,「我們很認真這麼做,幫學生打造台風,至少可以做出一個基本樣子給大學教授看。」教授看在偏鄉生努力的份上也願意給個機會。

日前中央研究院透過計畫協助高中和大學媒合,東部學校希望找北部、西部大學社科院教授來啟發學生興趣,但外縣市大學教授意願極低,在於一場講座三小時外還要含搭車時間跟住宿,張家誠感嘆,「文化累積與刺激在東部還是太弱了。」

根據大學招聯會106三管道錄取名額占比分析顯示,北基區個人申請為51%,東區則是62%。雖然東部坐擁較高的申請入學比例,但花東生申請上的學校素質好壞招聯會數據並未說明。

「我們還是國立後段跟前段私立大學居多,花東地區一年就大概十來個上台大。」證明花東學生可以用學測取得較好的競爭籌碼,但在第二階段篩選中則容易暴露出文化資本上的弱勢。

張家誠任職花東學校數十年,他表示,花東生不太會考試,全走向考試分發制不會比較好,但申請入學進入二階後學生文化刺激少不一定吃香,只能說現行考招制度不完全幫到偏鄉學生,但也不會讓都會區佔盡優勢,應該保留各種升學管道。

單一一套升學制度歷來皆無法打造成適合所有學生的外衣,申請入學對偏鄉或弱勢生雖然不見得比較好,卻也不會再更糟,近期家長團體認為申請入學要比含金量恐是壓垮弱勢和偏鄉生的稻草,恐怕還是言之過早。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