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吃蔥蒜、喝代糖飲料?小心中「地雷食物」引發腸躁症

▲腸躁症發作可能與實用高腹敏食物相關。(圖/擷取自photoAC)
▲腸躁症發作可能與實用高腹敏食物相關。(圖/擷取自photoAC)

記者汪瑋琪/台北報導

根據2004年台北榮民總醫院發表的研究指出,台灣大腸激躁症盛行率約22%,另有研究指出,高腹敏食物中的甜味劑,包含果糖、蜂蜜、玉米糖漿、高果糖玉米糖精、代糖、含糖醇的飲料,也是誘發腸躁症的原因之一,也就是說民眾常喝的代糖飲料、口香糖等食品,因添加山梨糖醇、阿斯巴甜等,可能增加腸躁症發作頻率。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腸躁症成因雖不明,但一般認為與壓力、情緒、睡眠不正常、腸道菌叢異常、腸道發炎或感染,以及飲食習慣不佳有關,導致胃腸動力異常、內臟感覺異常,患者長期會反覆或交替出現腹脹、腹痛、腹瀉或便秘等症狀。而根據2017年發表於國際營養科學期刊《Nutrients》的調查研究指出,腸躁症發生與西方飲食有正相關,吃越多高油脂、高精緻糖份食物,越容易發生。

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今(27)日指出,「腹敏食物」包括可發效性的寡糖、雙糖、單醣以及多元醇,攝取過多時就可能誘發腸躁症,但並非所有都是腸躁症誘發因子,取決於個體對該食物的腸道敏感度。腸躁症患者攝取過多腹敏食物時,易發生無法在小腸被完全吸收而直接進入大腸,帶入水分造成腹瀉,經腸道細菌發酵後產生氣體引起腹脹、腹痛。

▲腸躁症與壓力、情緒、睡眠不正常、腸道菌叢異常、腸道發炎或感染,以及飲食習慣不佳有關。(圖/記者汪瑋琪攝)

許惠玉表示,「高腹敏食物」包括含果糖較多的水果含其製品,如濃縮果汁、果乾、荔枝、柿子、蘋果、離、西瓜、成熟香蕉、櫻桃等,還有含寡糖較多的蔬菜,有洋蔥、大蒜、青蔥、韭菜、綠花耶、蘆筍、豌豆等,以及所有小麥、大麥、含乳糖的乳製品、黃豆、開心果、腰果、果糖、蜂蜜、玉米糖漿、高果糖玉米糖漿(大部分的含糖飲料)以及代糖的含糖飲料。

許惠玉說,民眾在購買飲料時,可能會不清楚裡面的成分,導致腸躁症更加嚴重,建議先看營養標示後再進行購買,以防增加腸躁症發作的頻率。

台大醫院胃腸肝膽科專任主治醫師曾屏輝表示,過去至少有10項隨機對照試驗顯示,50至80%腸躁症患者在實施低腹敏飲食後,腹脹、腹瀉等腸胃道症狀獲得改善;另一項針對910位雲動員研究顯示,其中55%至少減少攝取一種高腹敏食品後,有高達82.6%的人症狀獲得改善。

曾屏輝強調,腸躁症患者實施低腹敏飲食有助於緩解消化性敏感或腸躁症產生的腸胃道不適狀況。然而,實施低腹敏飲食需要經過專業醫師與營養師嚴謹控管,也不適合長期進行,以免造成營養失衡,又或是從飲食中找出容易誘發腸躁症的食物,避開該類食物,並補進該類食物的低腹敏食物,以達到均衡營養。

曾屏輝表示,判斷腸躁症時,可先透過大腸鏡和糞便潛血檢查排除腫瘤等結構性問題,再從主要條件和合併症狀來看。主要條件有2種,一是症狀至少6個月前開始,二是在過去3個月平均每週至少1天復發性腹脹;合併條件則有3種,一是腹痛與排便相關,二是排便頻率的變化,以及糞便外觀形狀的改變,當上述主要條件都符合,且於「合併症狀」中3項符合2項以上者,即可診斷為腸躁症。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