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應世界海洋日 金廈兩岸聯合放流魚苗632萬尾

▲小魚苗順著漁梯滑入金廈海域,重新回歸大海的懷抱。(圖/蔡若喬攝, 2019.06.06)
▲小魚苗順著漁梯滑入金廈海域,重新回歸大海的懷抱。(圖/蔡若喬攝, 2019.06.06)

記者蔡若喬 / 金門報導

兩岸最大的海上放流活動,今(6)日上午在金廈海域登場,配合世界海洋日活動,今年金門縣水產試驗所與廈門市海洋發展局,共計放流包括黑鯛、鱸魚、平鯛、黃鰭鯛及大黃魚苗等高經濟漁種,總計632萬尾,這也為沿海漁業資源注入新的活力。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放流活動是在上午10時30分登場,水試所金門號試驗船與廈門船艇各載運著沿海常見經濟魚苗,來到金廈中線211航標會合,在兩岸志工們攜手協助下,小魚苗順著漁梯滑入海中,重新回歸大海的懷抱。

會合 ▲上午10時30分,兩岸船舶來到金廈中線211航標會合。(圖/蔡若喬攝, 2019.06.06)

魚苗數量 ▲兩岸此次共計流放632萬尾魚苗。(圖/蔡若喬攝, 2019.06.06)

魚種 ▲此次放流有黑鯛、鱸魚、平鯛、黃鰭鯛及大黃魚苗等高經濟漁種。(圖/蔡若喬攝, 2019.06.06)

金門縣政府參議張瑞心表示,水試所為此次活動孵育黑鯛3萬尾、鱸魚2萬尾、平鯛3萬尾、午仔4萬尾共12萬尾魚苗,廈門市海洋發展局也準備了黑鯛10萬尾、黃鰭鯛10萬及大黃魚600萬尾共632萬尾魚苗,皆選用經過檢驗無藥物殘留、體型達放流標準(5公分以上)之健康個體,確保對海洋生態無破壞之虞。

金門縣政府參議張瑞心指出,金門、廈門兩岸從104年開始聯合放流活動,其目的就是為了讓漁業資源日益枯竭的金廈海域,盡早恢復生機。過去4年來累積放流黑鯛、平鯛、真鯛、大黃魚、黃鰭鯛、午仔、象牙鳳螺、三疣梭子蟹、遠海梭子蟹等逾250萬尾,受到當地漁民的肯定。

金門水試所也曾經透過黑鯛魚苗標識放流再捕獲回報,確認所放流魚苗會在週遭海域棲息,能對於在地漁業經濟有所助益。為了能達到放流的經濟效益,水試所呼籲兩岸漁民避免於放流處及周邊海域進行強度漁撈,讓放流魚苗能有成長的空間與時間,共同營造生生不息的海洋環境。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