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為何鏡中的自己比照片好看?四大點揭密真實樣貌

▲ 你是否覺得鏡子的自己,比照片中的自己好看很多呢?(圖/維思維WeisWay 授權)
▲ 你是否覺得鏡子的自己,比照片中的自己好看很多呢?(圖/維思維WeisWay 授權)

影像中心 / 綜合報導

你是否曾經覺得「鏡中的自己」與照片中的自己差很大呢?時常分享一些科普型影片的YouTuber「維思維WeisWay」,剖析四大點原因一掃網友們多年疑惑!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重複曝光效應

「重複曝光效應」是一種心理學現象,又稱「熟悉定律」,指人們會因為熟悉某種人事物而產生好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身邊的好友,在你面前出現的次數越多,越能增加其好感度。因此常照鏡子的自己,也會產生相同的「重複曝光效應」。

影/為什麼鏡中自己比照片好看?四點揭密「真實」樣貌 ▲ 根據心理學「熟悉定律」,人會對重複出現在眼前的人事物產生好感。(圖/維思維WeisWay 授權)



而有些人這時可能會提出疑慮,相片中的自己也是熟悉的自我,為何會感到陌生、覺得不好看呢?對此,維思維則解釋,因為鏡子是左右顛倒相反的成像,而絕大多數的人的臉,都是左右不平均的,就連許多明星藝人也都是如此,習慣於鏡子中的你,自然就會對顛倒的自己感到陌生。

二、凍臉效應

簡言之是人類在辨識人臉的時候,會認為動態的臉會比靜態臉來得好看,其原因是一般人較熟悉動態臉的存在,像是與他人說話、自己照鏡子時,不可能會像照片般的靜止不動,自然就會對照片中的靜態臉,感到陌生、不習慣。

影/為什麼鏡中自己比照片好看?四點揭密「真實」樣貌 ▲ 大部分的人臉都是左右不平均的,就連明星藝人也是。(圖/維思維WeisWay 授權)



三、關注點

影片中舉例美國知名心理學家「阿爾伯特‧梅拉比安」(Albert Mehrabian)於1967年的一篇論文中提到,人類有三大元素影響「好感度」的偏差:談話時「7%的用詞內容」、「38%的聲音表達」、「55%的肢體語言」,由此可知人類的關注點並不是單一的;加上人在照鏡子的時候,往往都想看自己好看的部分,並在鏡子面前自由地擺動,而照片就沒辦法如此自由切換。

影/為什麼鏡中自己比照片好看?四點揭密「真實」樣貌 ▲ 根據研究論文中,影響人類好感度的要素有三:嗽詞內容、聲音表達、肢體語言。(圖/維思維WeisWay 授權)

四、相機的拍攝變化

相機和鏡子最大的差別在於,鏡子是平面鏡構成、相機則是凸面鏡、凹面鏡等曲面鏡所結合,因此相機會隨著拍攝距離而產生成像畸變,再加上科技發達,隨著拍攝像素提高,人臉上的小瑕疵更容易被放大,以及拍攝當下光線、攝影角度,這些變素都會影響照片真實性。

最後維思維也補充說明,近期美顏攝影技術發達,所以他認為若要提到「鏡子中」與「照片中」的自己,哪一個更接近真實自我外貌?他表示因為照片成像的不確認因素太多,所以鏡子中的自己還是比較接近真實自我的相貌。

影片釋出後深獲網友喜愛,紛紛直呼一掃多年疑惑:「這真的是我以前想很久的問題」、「我之前一直有這個問題,完全戳中我的點~」、「我也是覺得左右相反超醜」、「真的,我看鏡子就wow,看手機就X」。(影音編輯:謝美伶)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