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媽解封遶境/遶境配合防疫新生活 大家都是局內人

新港奉天宮將防疫新生活宣傳看板放在廟門希望大家一起遵守。(圖/記者黃彥昇攝)
新港奉天宮將防疫新生活宣傳看板放在廟門希望大家一起遵守。(圖/記者黃彥昇攝)

文/保庇NOW

在新冠肺炎疫情趨緩後,政府宣布大規模解封,而台灣指標性的宗教活動大甲媽遶境隨之重啟,從副董事長鄭銘坤招開記者會的那一刻起,這場大規模、跨縣市的宗教活動,就被全國人民放大檢視。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大甲媽遶境的活動歷史非常悠久,僅有少數幾次因為不可抗因素而中斷,其他時間都是照常舉行,是有著長久歷史的傳統。但這個長久且破百年的傳統碰到來勢洶洶的新冠肺炎,在第一回合,信徒們選擇了妥協,配合政府的防疫政策,但也留下了「延後而非取消」的伏筆,告訴大家只要疫情緩解,媽祖仍有出門的可能。

▲大甲媽遶境雖順利重啟,但仍須接受許多檢驗。(圖/記者黃彥昇攝)
▲大甲媽遶境雖順利重啟,但仍須接受許多檢驗。(圖/記者黃彥昇攝)

隨著防疫國家隊與全台人民的努力繳出了亮眼成績單,從一開始口罩缺貨造成的人心惶惶,到現在超過兩個月沒有本土病例而大規模解封,這一路走來並不容易。當社會的生活步調逐漸回復正常,原本被延遲的宗教活動也開始重啟,只是大家對於廟會人潮接踵比肩、吃大鍋飯、睡大通鋪,這些固有印象太深,也讓政府官員乃至基層信眾都擔心遶境重啟後會不會有防疫破口。

這就是典型的理性與感性的戰爭。理性上我們都知道為了避免人群接觸,若能將活動取消是最好的,其實神明在民間信仰中本來就帶有「除瘟」的職責。感性上卻又認為神明出巡是安定人心,且百年傳統不可斷。相信包括廟方管理階層在內的大多數人,都面臨了這場理性與感性的戰爭,但幸運的是,由於前半段的防疫活動中大家仍以理性掛帥,今天才有大規模解封復辦活動,信眾們才有感性的機會,就如同起駕當天鎮瀾宮執事人員所說,這場活動爭取不易,大家要努力珍惜。

由此也可看出,理性與感性並非天秤兩端,只要能好好合作,在理性與感性的攜手合作之下,仍然可以延續百年傳統,同時也戍守疫情防線,跟著媽祖走的同時遵守防疫新生活守則,就是最簡單的例子。

所以遶境復辦並不是這場戰爭的終點,只是中途的灘頭堡,可以預料到待遶境結束後的很長一段日子內,仍會有許多人放大檢視這一場遶境的每個時刻與每個角落,幾個人沒戴口罩、幾個人口罩沒戴好,都有可能成為討論焦點。所以為了避免活動結束後可能如排山倒海而來的批評,在目前遶境活動仍屬於現在進行式的當下,有參與這場活動的每個人都遵守防疫新生活的守則,戴上口罩、保持社交距離、不共食,是最好的努力方向。但廟方並非公家機關,沒有強制力,無法做到一百分是可想而知的,但若參加這場活動的每個人都能互相提醒、互相幫忙,哪裡有缺失就趕快補上,相信能有個八十五分是沒有問題的。

這場活動得來不易,是全台民眾上下一心守住疫情才好不容易有的結果,如果真的希望這個活動代代相傳,那麼責任就並非只在廟方與政府機關身上,而是參與這場活動的每個人都要平均分配,也沒有人可以從中卸責,因為在這場宗教活動中,沒有一個參與者是局外人,是不是人人都有責任,答案是肯定的。(編輯:黃彥昇)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