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颱風菜價漲?疫情致縮耕 企業捲袖暖助農民維持產能

▲颱風沒來菜價卻微漲,原來是因為之前疫情影響,過多農作物滯銷,導致農民縮耕,產量減少。(圖/資料照片)
▲颱風沒來菜價卻微漲,原來是因為之前疫情影響,過多農作物滯銷,導致農民縮耕,產量減少。(圖/資料照片)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今年夏天颱風沒來肆虐,但不少網友卻發現,怎麼菜價還是微微上漲?上網詢問了原因才知道,竟然是因為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嚴峻,許多飯店、餐廳紛紛關閉歇業,加上進出口也受阻,導致大量農產品滯銷,丟掉太多賣不掉的蔬果,嚇得農民不敢多種,種植面積大幅縮減,因此現在的產量較少,導致價格有所波動。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疫情不僅影響許多人工作與生活,對於台灣偏遠鄉間的許多小農來說,損失更為慘重,許多主要的大量訂單都斷了,收成的農作物又不能久放,只能眼睜睜看著農作物腐壞丟棄,過去辛苦耕耘的結果,全都付諸流水。在花蓮山區經營農場的吳明季,就回憶當時情況:「因為我們還是必須支付穀倉租金,但儲存的玉米卻沒有人購買,這些玉米就得丟掉,所以農場不僅沒有賺錢,還天天賠錢,生活真的陷入困境。」

▲上半年受疫情影響,許多農作物滯銷,賣不掉只好丟掉,不僅造成糧食浪費,農民更是損失慘重。(圖/資料照片)
▲上半年受疫情影響,許多農作物滯銷,賣不掉只好丟掉,不僅造成糧食浪費,農民更是損失慘重。(圖/資料照片)

「賣不掉就丟掉,」另一位種植水蜜桃的果農郭先生也表示,「這大概是有史以來,所碰到最壞的情況。」原本計畫好的食品展及出口都因疫情而暫停,像水蜜桃和芒果這類季節性的水果,更是一年就靠這麼一季收成收入,影響甚鉅。大量的農作物滯銷,不但間接產生浪費食物的問題,也導致農民陷入不得不縮耕的惡性循環,要如何維持農民一定的產能與收入,是值得重視的議題。

農民們的困境很快引起許多社會企業關注,並開始以不同方式來協助農民銷售。以「友善大地」、「社會網絡」、「台灣好漁」、「直接跟農夫買」及「茶籽堂」為例,他們向農漁民們下訂單,製成米麵、魚鬆、食品、洗手乳等產品來販售,以支持台灣農業發展與社區復興。「鄰鄉良食」、「格外農品」更是不透過中盤商,直接向果農採購運送水果,讓生計陷入掙扎中的農民,能獲得更多收入。

不過光靠零售的力量還不夠,一直以來就不斷協助扶持社會企業,並提供相關優惠、指導與資金支持的星展台灣,在了解到社會企業幫助農民的心意後,特別運用了星展集團的「展愛同行抗疫基金」,透過「鄰鄉良食」、「格外農品」購買各式水果,作為禮盒贈送客戶,短短不到一週的時間內,星展台灣就訂購超過2000公斤的水果,解決了果農們的困擾。
 

▲星展台灣向許多社會企業訂購大量訂單,並透過食物銀行,捐給全台獨居長者及弱勢族群,讓需要的人們吃得飽吃得好,也幫助農漁民可以維持產能。(圖/資料照片)
▲星展台灣向許多社會企業訂購大量訂單,並透過食物銀行,捐給全台獨居長者及弱勢族群,讓需要的人們吃得飽吃得好,也幫助農漁民可以維持產能。(圖/資料照片)

此外,星展台灣也繼續向「友善大地」、「社會網絡」、「台灣好漁」、「直接跟農夫買」及「茶籽堂」等社會企業購買各式農產品,並鼓勵銀行員工以及客戶一同加入團購,再透過台灣食物銀行,共製作成50850份暖心食袋,分送給全台給獨居長者和弱勢族群。這活動立刻受到員工們的熱烈迴響,大家都表示星展台灣的這個暖心舉動:「同時可以解決農漁產滯銷的困境,也能幫助到弱勢族群,一舉兩得!」星展台灣也表示,希望這些暖心義舉,可以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透過企業訂單,將農作物與食物送到需要的人們手中,不再浪費食物,農民們也可以放心繼續種植,維持產能與價格,大家共同攜手,一起度過難關。

農夫農婦站出來! 幫幫台灣小農,你會怎麼做?
https://pse.is/qenej
佛心企業,用新台幣下架小農水蜜桃
https://pse.is/w7hb7
關鍵字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