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脊椎損傷險癱瘓 北媽治療後再度行走

▲感謝北港媽祖醫院醫療團隊。(圖/記者洪佳伶攝 , 2019.11.27)
▲感謝北港媽祖醫院醫療團隊。(圖/記者洪佳伶攝 , 2019.11.27)

記者蘇榮泉、洪佳伶 / 雲林報導

50歲的陳女士,早上去田裡工作,不慎滑倒撞到頭頸部,2小時後先生發現立刻送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急診,診斷為頸椎第6.7節錯位急性脊髓損傷,神經功能嚴重受損,胸部以下無知覺且雙下肢幾近全癱癱瘓,由神經外科醫師洪誠澤細心做減壓及固定手術、中醫部醫師陳香霓針灸及團隊治療三個月後病患再度站起及行走。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神經外科洪誠澤醫師表示,脊髓損傷有超過一半以上的損傷發生在頸椎,其次分別是胸椎、腰椎、以及薦椎部位。脊椎損傷的臨床症狀表現,依損傷部位高低及損傷嚴重度,輕則局部疼痛,重則癱瘓、痙攣、感覺障礙、膀胱排尿功能紊亂,關節攣縮、褥瘡、心理障礙、甚至呼吸障礙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脊髓損傷病人在發生的一兩年內之黃金期,應該要把握時機,積極復健,將肢體功能提升至最佳狀況,同時避免不良後遺症的產生。

急性脊椎損傷險癱瘓 北媽治療後再度站起及行走 ▲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神經外科醫師洪誠澤說手術情形。(圖/記者洪佳伶攝 , 2019.11.27)

中醫部陳香霓醫師說,陳女士送醫發現頸椎骨折及第7頸椎脊髓完全損傷,於開刀後的第二周會診中醫,當時陳女士吞嚥困難需用鼻胃管灌食,大小便無知覺,需包尿布及導尿管,且四肢皆無力,在床上自行翻身都有困難,更不用說從床上起身,經中藥及針灸治療二周後,鼻胃管移除,大便漸有知覺,可慢慢位移至輪椅上坐著,但導尿管無法順利移除,膀胱尿動力檢查結果為逼尿肌無反射動作。經過一個月,每周三次的針灸治療,病人在出院時已可自行大小便,並可攙扶著慢慢行走。

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副院長馮逸卿表示,脊椎損傷是一種復雜的傷病它導致損傷節段以下肢體嚴重的功能障礙或癱瘓致殘,對外傷性脊髓損傷病人應積極搶救、團隊合作、再加上早期鍛鍊,不僅能預防併發症,還能促進肢體功能的恢復和重建。

急性脊椎損傷險癱瘓 北媽治療後再度站起及行走 ▲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中醫部醫師陳香霓示範針灸。(圖/記者洪佳伶攝 , 2019.11.27)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