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宿主「蝙蝠」除害蟲高手 搖身變文創品

▲弘光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系今年畢展「Leading Edge邊緣誌」,學生以蝙蝠與稻米的生態關係當主題 (圖/弘光科大提供2020.4.21)
▲弘光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系今年畢展「Leading Edge邊緣誌」,學生以蝙蝠與稻米的生態關係當主題 (圖/弘光科大提供2020.4.21)

記者柳榮俊/台中報導

新冠肺炎病毒,不少研究指出蝙蝠,但蝙蝠也能幫稻農除害蟲!弘光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系今年畢展「Leading Edge邊緣誌」以大甲區、外埔區域為研究場域,有組學生以蝙蝠與稻米的生態關係當主題,設計出鑰匙圈等文創品,格外吸睛。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學生說,「不接觸蝙蝠根本不用擔心。」還有學生把土壤、農作物製成文創商品,甚至把大甲53庄武術設計成「麵泡3分,學武3分」的泡麵包裝,創意十足。

文創系副主任吳振廷表示,從關心在地出發,兩年前開始以龍井、沙鹿、梧棲、清水等區當畢展主題,今年則選定大甲、外埔、大安三個區域,學生從去年8月開始準備,經過5次審查調整,除系上老師指導,也聘請台中文資園區科長楊宏祥、BaNAna 阿蕉品牌創辦人林彥良、玩想影像負責人楊浚昇等專業業師,提供學生修正建議。

策展組學生莊語嫣說,大甲跟外埔在地域上雖屬於台中市邊緣,卻有豐富的人文地景,同學把地方人文風情、技藝、自然景色變成作品,這次主題分4個部分,包括生湠(閩南語,生育繁殖之意)、出芽、傳承、尋根,分別介紹生態、在地生命力、傳承文化及追尋歷史脈絡,展覽圖騰設計結合各組創作元素。

其中,「蝠音」這組以蝙蝠當主角,在新冠肺炎疫情延燒下,讓作品特別引起關注。學生黃偉哲表示,外埔區以農業為主,種植稻米為最多,去年選定蝙蝠當主題,是因為蝙蝠一天可以吃自己體重四分之一的昆蟲量,大約1千到2千隻,可幫忙去除稻米蟲害,減少使用農藥,沒想到作品完成碰上肺炎疫情發生,惹來同學開玩笑說:「會不會有病毒?」他強調,展場蝙蝠模型用樹葉、枯樹枝裝飾而成,取材自然安全。

黃偉哲說,蝙蝠棲地隨著竹林、樹木砍伐,及房屋改建成大樓而變少,因此,他們設計蝙蝠巢箱讓牠們居住,在外埔稻米節,也進入國小校園,宣導說明蝙蝠與稻米的生態連結。拋開新冠肺炎疫情,蝙蝠在華人文化中有福氣諧音的涵義,所以也設計鑰匙圈等文創品。

「壤作實驗室」這組選擇研究外埔地區的土壤,學生郭晨薇說,外埔是河階地形組成,每一坎不同高度有差別,他們把土壤拿到實驗室送驗,了解其中的微量元素,將田野調查與農家互動過程拍成影片,並出書紀錄當地農特產與土壤的關聯性,希望讓民眾更了解土地與大自然。

另外,「武號.五號」這組研究「大甲五十三庄武藝」,設計出「麵泡3分,學武3分」。學生張妮蓁說,現在年輕人對武術打拳沒興趣,但他們發現打一套拳法大約3分鐘,過程用盡全身力氣而產生熱氣,好像泡麵一樣,只花3分鐘、也產生熱氣,因此,把傳統武術招式包裝變成泡麵的外包裝。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