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喜臨門!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 喜迎70萬人又獲殊榮

▲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日前產生入園第70萬人次,緊接又榮獲第五屆國家文化資產保存獎殊榮,可謂是雙喜臨門。(圖/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提供)
▲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日前產生入園第70萬人次,緊接又榮獲第五屆國家文化資產保存獎殊榮,可謂是雙喜臨門。(圖/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提供)

記者陳聖璋 / 台南報導

甫度過週年館慶的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日前產生入園第70萬人次,緊接又榮獲第五屆國家文化資產保存獎殊榮,可謂是雙喜臨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水道博物館從荒廢到重生的過程,將近3年時間,期間更歷經0206震災,增加重建保存工作的困難度,此次獲獎,是對市府團隊的肯定,未來將持續規劃建設,吸引更多民眾到訪,讓文資保存成果融入常民生活。

為了提供台南地區居民潔淨的飲用水,1897年(明治30年)台灣總督府衛生顧問技師巴爾登(W.K.Burton)與其學生兼助手濱野彌四郎進行台南地區水源、水質的調查;並自1912年(大正元年)開始,在山上區興建台南水道,至1922年(大正11年)完工。

▲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榮獲國家文化資產保存獎。(圖/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提供)
▲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榮獲國家文化資產保存獎。(圖/台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提供)
台南水道自曾文溪取水後至沉澱池沉澱,再送至快濾筒室,經加藥(加入明礬、曹達藥劑…)過濾等過程,達到淨水標準後,再利用送出唧筒室,將水送至南側之山上淨水池內水貯水,最後以重力給水方式,將水送至20公里外的台南市,供應居民民生用水。

戰後隨著大台南地區用水需求增加,原「台南水道」供水處理量漸不敷使用,於是逐步擴大整體設施規模,直到1982年因烏山頭水庫、曾文水庫與潭頂淨水廠陸續完成而功成身退,見證日治時期衛生工程現代化的發展歷程。

由於整體建築與空間形式極具特色,2002年指定為縣定古蹟,2005年指定為國定古蹟,在地方爭取下,市府於2013年開始申請中央補助,但直到2014年台灣自來水公司無償捐贈「原台南水道」建物設施,並由文化局提列完整修復計畫後,終於獲得文化部同意補助,進行整修。

修復工程由2016年開始動工,2019年完工,修復過程中力求保存歷史遺跡和風貌,也善加利用舊有材料;生命史過程遭遇戰爭空襲及多次震損,其殘跡及修復補強做法皆真實呈現,成為整體風貌之特有元素,也因此獲得肯定,抱回文資保存界最大的肯定。

文化局指出,文化部3年舉辦1次的「國家文化資產保存獎」,今年是第五屆,其中「保存維護類」得主,包含「原台南水道」(水源地區)、「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打狗英國領事館及官邸」三處國定古蹟。

文化局強調,這是台南地區第5處得獎的園區,也是文化局轄下第2處獲獎的園區,見證台南市在保存文化資產上的用心,日後將在這樣的基礎下,繼續努力,不負文化首都美名。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