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可以效法NHK嗎?「使用者付費」兼具預算、獨立性

▲公視「國際影音平台」一案引起社會關注公共媒體的獨立自主性。(圖/翻攝自公視 PTS 官網)
▲公視「國際影音平台」一案引起社會關注公共媒體的獨立自主性。(圖/翻攝自公視 PTS 官網)

國際中心林孝萱/綜合報導

公共電視 27 日召開臨時董事會,通過文化部「國際影音平台」委託案,計畫以 10 億創立國際頻道,但因公視處於董事看守期,通過預算案引起外界對「大外宣」的爭議。後公視新聞部經理、高層相繼辭職,文化部聲明委託案停止,但對公共媒體獨立自主性的爭議仍持續。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公共媒體機構如何在擴大國際傳播的同時,維持獨立運作的公正立場,包括公視自身在內、不少專家都提出可以借鑑英國廣播公司《 BBC 》、日本放送協會《 NHK 》的營運模式,以實現公共媒體機構,不以營利為目的、將提供公共服務作為主要使命。

▲公視董事成立國際平台卻搞到管理階層三辭,國民黨立委李德維批評民進黨只想搞大外宣,事情弄得荒腔走板。(圖/資料照)
▲公視董事成立國際平台引起風波,導致管理階層三辭,外宣和公共媒體獨立自主性也備受關注。(圖/資料照)
日本放送協會(簡稱 NHK )成立於 1925 年、次年開始提供收音機管播服務,在 1953 年開始播出電視。二戰結束後,依據 1950 年通過的《廣電法》,NHK 成立在國內外播送的公共電視台,營運至今 NHK 已經成為日本主要的電視台,同時在世界各地具知名度,是公共媒體營運的成功楷模之一。

NHK 在日本國內擁有 6 個電視頻道、在日本各區擁有共 54 個地方廣播局,都透過 3 個頻道廣播服務,在海外部分,有 NHK 日本國際傳媒,提供中日英 3 種語言的服務。

由於日本《廣電法》第 4 條規定 NHK 的報導內容必須遵守「政治公平」、「爭議觀點需多角度報導」等標準,因此在經費上必須更加獨立。和其他國家不同,日本《廣播法》明確禁止 NHK 透過廣告取得收入,只允許播出自身的節目宣傳或與 NHK 機構製作的商業搭配性質的公共廣告,因此一般商品出現在 NHK 節目上時,通常會模糊處理、避免商業宣傳。

▲NHK為自家節目做的宣傳。(圖/翻攝自推特)
▲NHK為自家節目做的宣傳。(圖/翻攝自推特)
每年 NHK 必須向主管機關總務省提出「預算收支事業計畫」,經總務大臣附加意見後由內閣向國會提出。日本政府會根據當年度計畫,額外出資 NHK 針對國內政見發表或海外廣播,製作特定節目,但無權干預 NHK 的節目製作。而根據《廣電法》總務大臣可以對國際廣播、廣播研究相關下達指示,費用由政府承擔。

但 NHK 的經費大部分是來自向國民的收視費,根據 NHK 今年( 2020 年、令和 2 年)的收支預算計畫書,營業收入為 7204 億 2035 萬 2 千日圓,其中收視費達 6974 億日圓(約台幣 1959 億元),約佔 96%。

NHK 目前已完全廢止人工收費,根據《廣電法》在收視戶安裝電視機的收視設備時、以非強制的合約,向安裝者收費,金額大約是 500 元台幣/月。收視戶如果想接受衛星頻道的訊號,則需繳交較高的費用,金額大約是 850 元台幣/月。因此,NHK 製作的高品質節目通常會集中在衛星頻道,是經營上的另一個策略。

▲NHK透過高品質節目,吸引用戶付費。(圖/翻攝自推特)
▲NHK透過高品質節目,吸引用戶付費。(圖/翻攝自推特)
總體來說,NHK 的經費主要來自廣大民眾而非政府本身,因此可以保持自身經營中立不受外力干預。從財務上來看, NHK 的主要負債是預收的收視費和退休準備金,算是健康。

但台灣是否能照搬日本 NHK 「使用者付費」的模式是另一個問題。NHK 每年收視費收入近 2000 億台幣,原因是幾乎日本每個家庭都會觀看,由龐大的用戶支撐起經費來源的基礎。但根據文化部,目前公視每年預算為 9 億,人事花費就佔 8 億,經費製作戲劇、節目常需借助政府補助經費,難以維持節目內容的獨立性。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