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林美慧/從網路線上課程談學童自律學習培養

▲新冠肺炎蔓延,不少學校停課,學生在家線上學習正夯。(圖/Pixabay)
▲新冠肺炎蔓延,不少學校停課,學生在家線上學習正夯。(圖/Pixabay)

文 / 林美慧

沒有一所學校會先規定入門檻的要求,必需養成規律自主的習慣能力才能就讀,但在日趨重要的線上方式,對於是否擁有規律自主習慣的孩子,他們的學習效能是有顯著的差異。全世界受到2020年新型冠狀肺炎的影響,教育界紛紛推廣線上教學。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曾預言,在2025年,傳統大學可能成為過去,由網路傳送系統所提供的課程(course providers with delivery systems)將取代傳統教室的功能以進行教育。線上課程學習的定義為透過網際網路工具所設置的學習平台,協助學習者學習各種藉由影片、教材、時事、等數位資源提供的知識及技能,亦即學習者以連結網路的平板或個人電腦進行領域學習,並於網路學習平台能隨時隨地提供學習者使用檢閱作業和成果。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線上課程學習是家長的事,還是孩子的事?不同角度看線上教育的評價非常兩極,資深的工程師認為線上教育很好,教學結合科技,學習者在學習上不受時空限制,24小時方便、又快速,運用科技能力創造更多的可能。受傳統教育過來的老一輩人觀念,覺得對科技對孩子來說並不妥當,除了傷眼及許多研究指出3C的藍光對孩子有不良影響。對於家中有活動量高孩子的父母而言,他們認為只要孩子能願意坐著學習,不要來煩大人就是在好不過的事了。對於老師來說,線上教學是一種創意教學,也是在備課中多了一種教材選擇,不同的教學模式也豐富了教學內容。

然而,我們應該思考的是父母對於線上教育的期待是甚麼?父母對於現在線上學習的認知又是甚麼?十二年國教的時代,父母、老師、學校關注到的是孩子的學習動機、學習方法及自我探索,此時,父母對孩子線上學習的配合度在哪裡?在教與學的過程中,老師是引導者,教學過程由老師來掌握節奏,學生跟著老師的節奏來學習和思考,但這樣導致一些問題,成績好的學生覺得老師節奏慢,提不起興趣,成績較差的學生,消化慢,跟不上老師的速度,喪失學習興趣。父母對線上教學所產生的效益接受度又是如何?是有助於數位學習的推展,或只是盲目的跟從?

在建構主義底下,Ausubel的有意義學習論、Piaget的認知發展論、Vygotsky的社會建構論、Bruner的發現學習論,這些共同觀點是知識並不是教師直接灌輸學習者,而是學習者經由與環境資源的互動,建構出屬於自己的知識。從心理學的理論來看,自律學習的應用包括學習動機、自我監控和自我效能。

自律學習最重要的一環就是提升動機,因為動機是學習的動力,也是遇到挫折時還能持續學習的能量。學習動機為學習者參與及致力於學習工作的意願,顯現在孩子對特定學習活動的選擇,以及努力持續進行該活動的強度上。以先天氣質來說,情緒本質正向、規律性高的孩子比較有自主學習的意願,如果本身非這樣氣質的孩子,家長可以運用Schunk和Zimmerman(1994)提出的藉由自律學習循環模式擁有學習的主控權,讓學習者孩子決定自己的學習方法,並依照學習成效來調整學習方式,協助孩子自我觀察及自我評價,及提高孩子的學習效率,並使孩子感受到擁有學習的主控權,進而產生自發性學習的內在動機。學習動機不只使家長有盯促時在家能自我學習,最重要的在教導孩子不需要叮嚀,仍能在生活中隨時蒐集學習新事物。

而這四個階段模式包括(1)自我監控與評鑑;(2)計畫與目標設定;(3)策略的實行與監控;(4)策略的結果監控,主要是協助孩子「自我觀察」及「自我評價」,並學會設定目標及使用學習策略。自我監控是指學習者將學習系統化、有計畫的對個人在指定學習上,仔細觀察其成就的表現,例如,閱讀理解任務,仔細觀察成就表現等,又包括外顯與內隱兩個層面。在自我效能方面,則是指學習者在對某項任務(例如閱讀)覺得有能力成功達成的程度。

古云:「不以規矩,不成方圓。」所以要能與人和平互敬互愛的互動,沒有規矩是不行的,然而生活中的規矩要求,皆從生活點滴而來的。要開啟孩子對線上教學平台的興趣如同引君入甕般,師父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個人的自律行為才是學習的關鍵點。自律本身並不誘人,自律背後的自由才誘人。瞭解孩子的氣質以培養隱性能力為核心,從小訓練幼兒自律性發展,擺脫傳統填鴨式的課程或制式的線上教學,和孩子有共識,產生執行力,催化孩子的學習社群。

●作者:林美慧/兩岸親子未來學與幼兒教育專家、暐曜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