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黎榮章/振興「三倍券」換湯不換藥

▲振興三倍券預計 7/15 開始使用。(圖/翻攝自行政院臉書影片)
▲振興三倍券預計 7/15 開始使用。(圖/翻攝自行政院臉書影片)

文/黎榮章

蘇揆2日終於舉行記者會,正式對外說明爭執了3個月的「振興券」實施方式,希望用超過200億元的預算,讓國內經濟重新點火。然而單從這個「券」的名字從「振興抵用券」改叫「酷碰券」又改「振興券」,最後才定名「三倍券」,就知道討論過程的意見紛雜與不確定。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事實上,早在行政院2月初開始規劃各項紓困措施時,就首度拋出「振興抵用券」一詞,號稱要比照去年的「夜市券」來刺激消費,不過政策一出,立刻被拿來跟2008年馬政府的消費券相較,並質疑當年蔡英文帶頭反對發消費券,如今蔡政府自己卻要發「振興抵用券」。QuickseeK快析情報數據庫透過網路聲量趨勢的觀察,在三倍券定案前夕,不僅與消費券差異的爭議未消,這時出現的聲量高點,更顯示出國人對於措施的種種疑問。

▲振興券
▲振興券 網路聲量趨勢(圖/QuickseeK提供)
5月初振興券新規畫漸露眉目,經濟部原計畫每人支付1000元,換取1500元振興券,但到5月中旬又加碼,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受訪透露,「振興券」規劃方向是民眾可用1000元換3000元振興券,且不同於紓困有門檻,振興券人人可領。

期間,政府不斷強調,「一定絕對不可能是消費券」、「不重蹈馬英九覆轍」,蘇貞昌甚至直言「馬英九發的消費券事後被監察院指出替代性過高、對經濟成長沒有幫助」,不過這樣的說法無法說服基層,連綠委都直言中央有「馬英九心魔」。

觀察振興券的網路正負聲量,前幾名的負面話題都脫離不了「發現金」, 民眾對於「付1000領3000」的機制充滿疑問,更別提其兌換方式還區分為紙本與數位,數位又分為信用卡、電子票證、電子支付三種,種種措施說是為了靈活便民,但要理解就得先花一番功夫。許多民眾的心聲就如同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在議會說的那句「脫褲子放屁啦,奇怪,怎麼那麼複雜?」政府想著要提振經濟、民眾看不懂為何不發現金,進而衍生出各種對政策的不滿。

▲振興券
▲振興券 網路正負聲量分析(圖/ QuickseeK提供)
透過QuickseeK快析情報數據庫,近一步觀察振興券政策的討論主題,負面主題除了上述的消費券爭議,加上紙本券與行動支付的補貼不同、自家立委與中央不同調等就佔據超過80%的討論;在政策支持的部分,最多的討論與措施能造成多少經濟效益有關,再來則是具體的旅遊補助及商圈優惠,後來因應民氣增加的紙本券也帶來部分支持。

▲振興券
▲振興券 網路正負討論話題分析(圖/ QuickseeK提供)
折騰數月,振興方案總算是定調「三倍券」,政府一再強調,過去的消費券會造成高比例的替代性消費,無法刺激經濟,但這種宣傳對人民來說,可能太不直接、難以理解,民眾的思考仍是「為什麼不直接給我2000元?」政府的政策說服力道不夠強勁。不過民眾罵歸罵,但畢竟是白花花的銀子,去申請的人不會是少數,重要的問題是,苦心計劃的振興方案能真的提升多少GDP?是否有效降低替代性消費,恐怕才是政府接下來面臨最現實的問題。

●作者:黎榮章/ QuickseeK輿情大數據創辦人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