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右昌專訪3/對基隆郵輪復甦有信心 可創造年輕人返鄉

▲基隆市長林右昌認為,「疫情總會過去,郵輪產業還是會復甦起來。」(圖/記者陳志仁攝影)
▲基隆市長林右昌認為,「疫情總會過去,郵輪產業還是會復甦起來。」(圖/記者陳志仁攝影)

記者宋原彰/基隆報導

基隆港在2017年被評定為亞洲最佳的國際郵輪母港,許多國際知名郵輪船隊都選擇停靠於此,基隆市長林右昌喊出發展「東亞國際郵輪營運中心」的政見,豈料卻受新冠肺炎的疫情影響;基隆市長林右昌接受《NOWnews》專訪時回應,「疫情總會過去,郵輪產業還是會復甦起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林右昌更喊出發展「東亞國際郵輪營運中心」,興建東岸多功能郵輪轉運商業中心、擴大郵輪相關產業發展,但受疫情影響,國際郵輪禁止靠泊台灣港口,基隆港今年原本計畫有650艘郵輪航次,目前僅42艘郵輪航次造訪;林右昌說,對於郵輪產業發展他仍具信心,6年前上任市長時,郵輪旅客一年僅45萬人次,而去年就已超過100萬人次,奠定亞洲第二、第三的郵輪母港地位,「郵輪是相當特別的旅遊模式,一家老小、全家共享的旅遊模式,老的、小的都可以照顧到,相信疫情總會過去,郵輪產業還是會復甦起來。」

除了郵輪的觀光產業外,面對疫情衝擊各地方的經濟,林右昌認為,基隆市許多觀光景點,包含潮境公園、色彩屋、和平島、廟口夜市等,都已經恢復到疫情前約8成的人潮;至於國內觀光人潮是否能補足國外旅客不來導致經濟的空窗期?林右昌解釋,其實國際商務旅客對雙北影響較大,在基隆整體的遊客中,只有15至20%屬國外的商務遊客,因此基隆國外旅遊產值受疫情影響的情形不算嚴重。

雖然郵輪觀光產業現已成基隆市的特色指標,但林右昌也強調,「基隆並不是只有郵輪的旅客!」基隆靠著郵輪的產業,的確帶動城市能見度,建立了基隆鮮明的都市意象,因此郵輪算是帶動其他產業的重要引擎,並非整體,現在許多遊客來到市區並非搭乘郵輪,而是看一眼壯闊的船身,並且隨著基隆周邊重要觀光景點陸續建設完成,基隆現今已不是3、4年前、靠郵輪闖天下的都市。

林右昌說,近年來基隆的改變,從港口再生到海洋旅遊的發展,許多在地青年選擇根留基隆創業,打破過往基隆是台北衛星城的印象;此外,要讓年輕人選擇在基隆就業,就必須打破過往基隆只有礦業、漁業和漁港貨櫃業等舊有的印象,因此著手市港再生標竿計畫,希望能夠「騰籠換鳥」的大幅度改變基隆,翻轉基隆原本服務「貨」的性質,轉變成服務「人」。

林右昌舉例,郵輪產業衍生出的相關工作機會,就是相當吸引年輕人的誘因,而「北五堵國際研發新鎮」因應近年產業投資的需求及台商回流,從基隆河、明德三路與新台五路包圍的倉儲區、部分公共設施用地,引進「海洋生技、智慧物流、電子科技、研究智庫」等業種進駐,面積約71公頃,分3年計畫,已獲經濟部工業局核定4200萬元可行性評估及申請設置計畫經費,相信到時創造的工作機會,也是吸引年輕人相當大的誘因。

「基隆是全台灣特色咖啡店密度最高的!」近年來在基隆市區發現越來越多創意特色小店,林右昌說明這也是年輕人返鄉創業的一大證明,喝咖啡這文化已經跨越年齡層、種族甚至社會階層,許多在漁港做事的工人休息時間,仍會一身海味地擠進小店,或站在店外屋簷下一嘗咖啡,也就給予許多年輕人投身創業咖啡店的商機,提升在地就業率,目前已是吸引年輕人返鄉創業的機能都市。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