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隆觀點》從郭、蔣角力解讀《蔣經國日記》(上)

▲ (圖/新頭殼)
▲ (圖/新頭殼)

新頭殼newtalk

《蘋果新聞網》報導:前總統府秘書長陳菊,是當年美麗島事件其中一位政治犯,當年曾在獄中留下遺書,準備為民主運動犧牲,最後被當局以叛亂罪起訴,服刑六年又兩個月後,在1986年出獄。《蔣經國日記》對陳菊亦有所記述,蔣經國更曾因她的緣故,與美國這個大靠山差點擘面,甚至用上「蠻橫」、「惡毒」、「愚蠢」、「卑鄙」、「下流」等不堪的字眼來怒罵美國。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時電子報》則在〈蔣經國日記為何點名陳菊?趙少康爆驚人「真相」!〉報導中提及:媒體人趙少康直言,他完全不相信蔣經國會這樣說,明顯有看過的人已將議題框架設定住,並非蔣總統本意。共同主持人尹乃菁問趙,蔣經國當時視美麗島事件為「共匪惡毒的內應外合」,「對於小蔣在日記中罵陳菊罵很兇,有何看法?」趙少康說,陳菊今在臉書所言「自己只是黨外的小妹」,這說法是沒錯,但這說法證明陳菊,根本不是民進黨早年傳聞是美麗島事件的主要滋事份子、這麼有份量,他對於蔣經國日記點名陳菊傳聞,直言完全不相信!

過去筆者只知道郭雨新在華府向美國政府表達,要國民黨當局立刻釋放陳菊的強烈訴求,不曉得美國政府如何給國民黨黨局壓力,如今日記終於揭露真相。蔣經國一直嫉恨輩分和他相仿的郭雨新,兩人從島內一直角力到海外,蔣經國抓郭雨新秘書陳菊,固然打擊到郭雨新,但郭雨新在海外的逆襲,同樣讓蔣經國深受打擊,終於加速蔣經國生命的結束!趙少康這種胡亂臆測的說法,只能說不用功、不負責任,以為自己掌握麥克風,就可以亂講。

郭雨新(1908年08月20日-1985年08月02日)與蔣經國(1910年04月27日-1988年01月13日),年齡差兩歲,輩分相仿。郭雨新是台灣本土政黨民主進步黨的前身—黨外的祖師爺,蔣經國則是蔣家流亡王朝末代君主,兩人的較勁、角力,刻劃出台灣民主史上波瀾壯闊樂章。

「我還有些朋友,與特務組織有私底下的聯繫。他們警告我,現在我已非常的不安全,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逮捕或『意外事故』,想要把我除掉的人,都會設計出來。我聽說安全單位已經決定,台灣如果發生動亂,有三個人要立刻毀滅。一個是台北市長高玉樹,一個是省議員郭雨新,第三個便是我。」這段話是彭明敏回憶其逃亡前夕,台灣政壇的情形。由於高玉樹逐漸脫離黨外陣營,郭雨新在1960年代至70年代成了全島黨外領袖,他在沒有組織支撐的情況下,艱苦地將全島黨外的人脈維繫了下來。

與此同時,國民黨政權又歷經如何的演變?

進入1970年代美國與日本漸漸擺脫「中華民國代表全中國」的虛構,開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秘密接觸,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席位岌岌可危。在內政方面,官僚組織人事壅塞,老大當退者不退,新生當進者仍不得進。凡此都削弱國民黨政權統治的正當性。

蔣氏父子也知道「環境的壓力……迫使我們求新求變。」1969年3月,國民黨召開第十屆全國代表大會,確立「全面革新」的基本方針。6月,蔣經國升任行政院副院長,負責推動革新工作。「全面革新」如「限齡退休」政策等措施,勢必影響到老一輩政治人物的既得利益,不免引起反彈。為此,蔣經國亟需藉助知識分子的輿論力量,對他們施加壓力,以順利推行改革的政策。

1970年10月,國民黨秘書長張寶樹舉辦「青年人國是座談會」,要求與會人士踴躍發言,毋庸顧忌。台北市青商會會長張紹文建議,發行報刊以團結海內外青年。張寶樹即提議與會人士籌辦一本《中國青年》雜誌,然因該會在國民黨中央黨部召開,在此創辦雜誌不免國民黨色彩太濃而遭婉拒。會後,與會人士決定集體加入《大學雜誌》,將該雜誌改造為青年知識分子的言論廣場。

1971年1月《大學雜誌》改組完成。由丘宏達擔任名譽社長,陳少廷任社長,楊國樞為召集人,社務委員包括李鍾桂、關中、孫震、張俊宏、許信良、陳鼓應等57人,多為國民黨少壯黨員。《大學雜誌》打著「希望國民黨進步」的旗號,發表文章報國,蔣經國還推薦黨團幹部,詳加研讀該刊之〈台灣社會力分析〉。

兩年後《大學雜誌》完成其「黨衛兵」任務後,於1973年開始解體。1975年王昇晉升為「國防部總政治作戰部主任」。從此之後,台灣又退縮回到思想控制的寒冬。 

這之後《大學雜誌》的組成分子後序發展如下:

(一)新保守主義派:關中、魏鏞、丘宏達、李鍾桂等,有的被當局吸收,有的則納入黨政上層機構。

(二)學院式的自由派:楊國樞、金神保、王文興、張潤書等,參與《聯合報》主辦的《中國論壇》等刊物,其言論表現了學院式的自由主義思想的基本面貌。

(三)本土政治派:張俊宏、許信良,與本土政治人物郭雨新、黃信介、康寧祥結合,創辦《台灣政論》,僅五期被停刊,後再由張俊宏接辦《這一代》。

(四)社會民主派:王拓、王曉波、陳鼓應、王杏慶、高准,參與後來蘇慶黎辦的《夏潮》雜誌,和另一些作家陳映真、王津平,具有共同的社會改革思想傾向。

《大學雜誌》煙消雲散後,台灣言論界又歸於一片沉寂,當時郭雨新想要籌辦一份政論刊物,找了張俊宏、陳鼓應和王曉波,張俊宏還帶來甫出獄的黃華一起在郭雨新的公司密談。爾後有張俊宏任總編輯、黃華任副總編輯的《台灣政論》創刊。

《台灣政論》網羅了上述第三、四派知識分子,來集結走出學院體制藩籬的知識分子。《台灣政論》等於是反國民黨在野人士的大集結。然而在蔣介石剛過世,蔣經國剛渡過權力接班的情形下,《台灣政論》在當局眼裡當然是反叛的激進分子。作為《台灣政論》精神領袖的郭雨新,自然是當局的眼中釘、肉中刺,蔣經國對郭雨新當然是必欲去之而後快。

新聞來源為Newtalk 新頭殼

1981年從事美國國會遊說時郭雨新與眾議院亞太小組召集人索拉茲合影   圖:張文隆提供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