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11年細心修復 新埔范氏家廟重現風華

▲新埔范氏家廟歷經11年修復,終於落成再現風華,主委范佐英(中)巧扮祖先范仲淹。(圖/記者誾宣震攝,2018.10.11)
▲新埔范氏家廟歷經11年修復,終於落成再現風華,主委范佐英(中)巧扮祖先范仲淹。(圖/記者誾宣震攝,2018.10.11)

記者誾宣震/竹縣報導

新竹縣縣定古蹟新埔范氏家廟歷經11年漫長修復,終於圓滿落成,得以再現風華;縣長邱鏡淳感謝客家委員會持續協助補助,終於竣工;文化局長張宜真表示本次家廟的修復,其難能可貴之處,在於全程遵古法施工,從土埆牆,到屋瓦片、剪黏裝飾,每一道工法,一磚一瓦,全手工打造,盡可能保留原有風貌,以重現老祖宗的建築智慧。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特別的是,本次整修的地坪整理理過程中,挖出過去施作建築很重要的經緯及風水指標「分經石」;分經石一般是過去起造重要建築時,為了對準建築物的中心線,以確認建物方位,並符合地理風水,所埋下的磚石,據文史工作者的考證,底下甚至埋有起造人的相關資料,一般廟宇或是重要建築,會將「分經石」埋藏於地下,本次工程,發現老祖先的建築奧妙,經由范氏家族同意,決定將其覆蓋透明強化玻璃,除了說明老祖先的建築概念,也提供後代作為學習與研究的一個實例。

▲新埔范氏家廟主委范佐英巧扮祖先范仲淹。(圖/記者誾宣震攝,2018.10.11)

范氏家廟建築具有以下的幾個特色:

1.「一條龍」最傳統一條龍的建築體,風格簡單樸素沒有過多的設計。

2.「厭勝物」屋頂上方有葫蘆型的厭勝物,其在民間信仰中有趨吉避凶功用。

3.「穿瓦衫牆」家廟右邊的穿瓦衫牆,是以黑色的瓦片施作而成,可作為防水用途;一般穿瓦衫牆多為紅瓦,但范氏家廟是用黑色瓦片施作。

4.「門印」是用來承載匾額的構件,因外型像印章故有此稱,仔細一看,范氏家廟使用宋代的「九疊篆」字體呈現,兩個門印分別是「福」「祿」兩字。

5.「三關六扇門」范氏家廟正面的門扇共有六面,細長挺拔。古代衙門共三門,每個門有兩扇門板,故稱三關六扇,用此工法呈現家廟門面,一顯家族對於後代的期望。

▲新埔范氏家廟歷經11年修復,終於落成再現風華,主委范佐英(中)巧扮祖先范仲淹。(圖/記者誾宣震攝,2018.10.11)

「新客人、老家人」為范氏家廟活化再利用的概念,由范氏家族自行營運管理,未來將提供范仲淹介紹、范家家傳手藝介紹、建築特色及修復構件展陳、客家服飾變裝體驗拍照、復古版的戰鬥陀螺等內容,並不定期策畫相關米食DIY體驗活動。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