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頭號公敵「大腸直腸癌」!精準醫療再升級!治療前先測RAS

▲ (圖/今健康)
今健康-2021-08-16 11:30:00
大腸直腸癌是國人十大癌症之首,平均每30分鐘新增1人確診,且約80分鐘就有1人死於此癌症,堪稱全民健康頭號公敵。所幸腸癌治療邁入「精準醫療再升級」時代,即時是轉移性腸癌,也可透過健保,先做RAS基因檢測,再決定標靶藥物種類使用順序,爭取手術與延命機會。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轉移性腸癌治療突破困境!先測RAS基因是關鍵

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楊純豪理事長表示,大腸直腸癌連續13年居國人十大癌症之首,每年新增超過16000名患者。其中,約2成病友確診時已是第4期的轉移性大腸直腸癌,5年存活率約13%,對比第1期的確診病友存活率超過90%,差距相當懸殊。

楊純豪醫師表示,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治療以化療搭配標靶藥物為主,但腸癌標靶藥物可分為「抗表皮生長因子標靶(anti-EGFR)」和「抗血管新生標靶(anti-VEGF)」兩種。病友在確診為轉移性腸癌後,應先做RAS基因檢測再決定相對應的標靶藥物,根據研究顯示,轉移性腸癌病友中,RAS基因無變異者佔6成,建議優先使用化療合併抗表皮生長因子標靶,讓腫瘤獲得較佳控制。

高雄醫學大學附屬中和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王照元教授表示,表皮生長因子是一種蛋白質,易刺激癌細胞生長。根據國際治療指引建議,轉移性腸癌RAS基因無變異者,應優先考慮化療合併抗表比生長因子標靶藥物,藉阻斷表皮生長因子訊息傳遞路徑,進而抑制腸癌細胞生長,同時增強腸癌細胞對化療藥物的敏感性,提升治療效果。



健保給付RAS檢測  助癌友用對標靶延長存活

即使是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爭取手術機會仍是治療重要策略,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腫瘤醫學部梁逸歆醫師表示,大腸直腸癌轉移部位以肝臟佔4成為最高,主要可能與血液回流機制有關。肝臟是腸道血液回流途中的第一關,相對較容易造成血液中轉移癌細胞落地生根,導致癌變。腸癌腫瘤轉移至肝臟,倘若無法直接以手術根除性治療,則必須先使用精準有效的標靶藥物與化學治療,進一步使得無法手術切除的病況,轉變成能夠進行根除性手術,方能提升病友生活品質和延長存活。

大腸直腸癌已走向精準醫療再升級的時代,RAS基因檢測成為轉移性大腸直腸癌治療的檢驗必備項目,過去RAS基因檢測需自費,臨床常見癌友礙於經濟負擔,錯失及早正確用藥的機會。不過,健保從6月開始給付RAS基因檢測,幫助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病友更精準用藥,追求更好的治療效果,呼籲病友多與醫師討論,共同參與治療決策,爭取個人最佳治療機會。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民調中心

  • 網友呼籲修法,「虐童致死者唯一死刑」」,你支持嗎?

    支持,虐童致死唯一死刑,才能有效嚇阻。
    反對,威權時代才有唯一死刑,法治國家還是應讓法官有量刑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