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集中在前5天「醫療處置慢」?李秉穎駁:反而是得當

▲今(2)日感染科權威醫師李秉穎接受廣播節目專訪時提及,台灣新冠肺炎死亡多集中在前5日,不過這不一定是壞事,反而是由於醫療處置得當,才能壓下後期可預防的死亡。(圖/記者許若茵攝,2022.1.12)
記者許若茵/台北報導-2022-06-02 09:40:53
今(2)日感染科權威醫師李秉穎接受廣播節目專訪時提及,台灣新冠肺炎死亡多集中在前5日,也比其他國家更多,遭外界質疑是醫療處置慢,不過這不一定是壞事,反而是由於醫療處置得當,才能壓下後期可預防的死亡。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李秉穎表示,這波疫情發生大概跟自己推估類似,在鬆綁後有發生大規模社區感染,但沒想到高原會持續較久,透過民眾自主防疫,有效讓疫情未呈現高山式暴增,確診數能如丘陵緩升緩降,被壓在一定範圍內,這都對台灣醫療處置是有利的。

李秉穎也提到,沒想到台灣兒童腦炎發生比例較國外高,現在要進行基因定序,了解台灣人是否有特殊基因容易引發腦炎。「時空倒轉到4月,我們要怎麼預防兒童的腦炎,我不知道有什麼辦法」,唯一可以預防兒童腦炎死亡,就是透過疫苗與停課預防感染,不過現在各國也都還沒有授權5歲以下兒童疫苗可打,甚至部分國家至今尚未開放12歲以下幼童打疫苗。

李秉穎以腸病毒71型為例,從過去至今,到近期才有疫苗,但也還沒批准施打,因此出現腸病毒病例就會停課,因此在無新冠兒童疫苗可打的狀況下,發現病例就要比照腸病毒隔離停課,預防兒童重症。

針對外界質疑台死亡個案集中發生在前5天,是否是醫療處置過慢,李秉穎認為,死亡率偏在前幾天,反而是醫療處置得當,過去新冠病毒死亡都是在一週才惡化,現在民眾多已接種疫苗,打疫苗與口服藥可以預防高風險者重症,但都要感染後約2至3日才會有結果,立即死亡就是疫苗與口服藥物無法及時挽回的。

「你可以說疫苗跟藥物,可能就是把後面可能會發生的死亡,把他消除了」,而發病前期急促發生的重症跟死亡,例如腦炎等,就無法消除,因此死亡比例較靠前,這不一定是壞事,反而是醫療作為有效,後面死亡都被壓下來,前面死亡則無法靠人為壓下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值得注意的是,李秉穎也說,通常看流行病死亡率,除了看通報死亡率,可和他國進行比較,不過這會有黑數,因此還會看「Excess Mortality(超額死亡)」,意即超乎背景值的死亡數,在所有人口中,這段時間內全死因死亡人數是否較過去高,就可以涵蓋黑數,這也會列入疫情監測指標。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國外入境後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民調中心

  • 網友呼籲修法,「虐童致死者唯一死刑」」,你支持嗎?

    支持,虐童致死唯一死刑,才能有效嚇阻。
    反對,威權時代才有唯一死刑,法治國家還是應讓法官有量刑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