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志遠劇評》當我們崛起時:感人肺腑的彩虹史

▲《當我們崛起時》做為史實紀錄,鞭辟入裡;做為一齣好戲,情感豐沛,筆觸細膩,令人動容。(圖/愛奇藝,2017.03.13)
▲《當我們崛起時》做為史實紀錄,鞭辟入裡;做為一齣好戲,情感豐沛,筆觸細膩,令人動容。(圖/愛奇藝,2017.03.13)

文/柯志遠

串聯美國近半世紀以來LGBT同志平權重要歷史事件為梗概,翔實紀述這條漫長征途上的辛酸、挫敗、屈辱、落寞、信心、希望與榮光的迷你連續劇《當我們崛起時》(When we rise)由ABC電視台製播,已於「愛奇藝」網站上架,是一齣感人肺腑的好「戲」。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當我們崛起時》中,做為故事發展背景的社會變遷訊息,傳遞精準,擲地有聲,卻絲毫不影響其做為深刻精緻好戲欣賞的扣人心弦。劇本宏觀而精彩,拍攝手法沉穩流動兼顧,曲折的戲味與主題的凌厲並臻,以直指人心的普世共鳴出發,不刻意嚴肅沉重,不渲染衝突悲情,卻足以讓觀眾真切體會到:發人深省的,不是戲劇題材,是人性價值的盲點與糾結;高潮迭起的,不是擬真杜撰的情節,是鮮血淋漓一路走來的真實軌跡;峰迴路轉的,不是戲中角色的跌宕遭遇,而是現實生活裡近在咫尺的,為自我權力、尊嚴與價值屢敗屢戰前仆後繼的先趨群像。做為史實紀錄,鞭辟入裡;做為一齣好戲,情感豐沛,筆觸細膩,令人動容。

《當我們崛起時》的戲劇架構由三條各自經營的「故事線」開展、交錯、整合:一個在任務中失去同性愛侶的非裔海軍,一個宣揚女權運動的狂熱女性主義者,一個拒絕接受同性戀治療而失去家庭所有經濟支援的18歲離家少年,這三個處於人生邊緣狀態的主角,在面對「同志平權」的龐大議題之前,他們戲劇張力濃烈的「處境」(situation)擰成一股繩,做為掀啟整齣戲核心氛圍的觸媒,各自鮮明歷歷,各有導引觀眾入戲的磁吸效應,而「同志人權」這個相同的命題之於他們三段不同人生的意義,呈現出不同面貌,卻匯整成殊途同歸的「迫切性」,首集的起頭與鋪陳,不矯情不突兀,黑人主角Ken在投身「同志平權」之前已經必須艱辛地面對「種族歧視」的不平等,女主角Roma更是被設定為站在男女性別待遇不平等抗爭第一線上的熱血鬥士…,這種「人設」安排合情入理,特別引人入勝。「石牆事件」等實際給社會造成過震撼激蕩的諸多「里程碑」做為故事講述的「時間軸」,同時標註的是主角人物的成長歲月,以及LGBT平權運動的「發展史」編年刻度,交相烘襯的虛實呼應,大處氣勢磅礡,細節幽微栩栩,是《當我們崛起時》在整體成績中的第一個亮眼之處。

這三個核心人物的「走在一起」,過程初期的內部「矛盾」在描述上極其動人:「女性主義者」對於男女平權的爭取是勇往直前的,但對於女同性戀的理解與包容,看似一線之隔,卻還存在著一道微妙的藩籬;女同志酒吧,禁止男人進入;白人Gay Bar,對黑人投以敵意眼光…,這些原本該第一時間「同仇敵愾」的弱勢族群其實並不盡然是想當然爾地一馬平川地就團結起來的。這種基於自我保護的「危機意識」所造成的疑慮與試探,充滿人味的真實,雖是細節,卻具備了「嘲諷性」與「辯證性」,黑人主角Ken在警察狂暴臨檢「變裝酒吧」時的反射動作是「火速逃跑」(還回頭丟下一句:「我跟他們不是一夥的!」),卻在事後(幾經自我內在的掙扎、沉澱)再次前往對那「媽媽桑」誠摯致歉那一段:「我在人生裡,在越戰的戰場上,我不會扔下我的戰友,這一次,我也不會…」格外令人難忘。類似的微妙矛盾(例如:對於「人工受孕」產下自己的孩子當媽媽這件事,之於「女權運動者」和「女同性戀者」,便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見解歧異),在面臨更嚴苛的共同衝擊時(例如「愛滋病」的出現,例如哈維米爾克的被刺身亡,讓剛見曙光的同性戀者權益法令又遭撲熄),逐漸出現了無形但具體的磨合與修補,種種「彼此扶持,相濡以沫」的情懷刻劃,瀰漫著文學調性和對人性正面看待的溫暖光明,層次豐富,餘韻綿長,這是《當我們崛起時》在創作意圖上不流於單一面向刻板化的,第二個細緻之處。

▲《當我們崛起時》(When We Rise)劇照。(圖/愛奇藝提供,2017.03.08)

>>>分享影評免費看愛奇藝



對外,是人類傳統社會顛撲難破的既定偏執,對內,是同質族群裡尚待融合的暗流洶湧(還包括某些同志政客,以「同志平權」為取巧的譁眾手段,謀求的是自己的政途私慾),《當我們崛起時》中,這條看似迢遙沒有盡頭的抗爭長路,被以畫龍點睛卻無不讓人胸口一震的方式,交代得荊棘遍野,卻也波瀾壯闊。故事的敘述從「石牆事件」兩年後,一本1971年讓斗大的「同性戀解放運動」標題出現在封面的LIFE雜誌繫緊了三條各有波折的故事線揭開序幕,走過以Gay(歡樂)開始統稱「同性戀者」,卻武斷地以學術發言一口咬定「天生的同性戀者,承受著變本加厲的壓力與沮喪,註定不可能有『長期的幸福的同性戀』」的1972年,走過哈維米爾克從活躍到殞逝,讓「同志權益立法」從希望萌生又再次幻滅的1978年那(也是象徵「同志尊嚴Gay Pride」的「彩虹旗」首度被設計出來的年代),走過愛滋病「天譴說」帶來天崩地裂般恐慌的八、九○年代…,而戲中一再闡釋的是:因為始終會有人挺身而出,會有人去而復返,會有人捐棄成見,會有人甘於犧牲,因此,這場戰役的最終結果仍是黎明可期的(即便血流成河,無數的人倒下),就像劇中那場戲,愛滋病浩劫之後的舊金山大遊行,無數人在大樓牆面貼上逝去親人的名字,並且說:「對於大多數美國人來說,我們是見不得光,我們是不可碰觸的,除了我們自己,誰都將我們當成賤民;但,我要跟你們說,我們是倖存者,我們會再次倖存下來,我們會成為地球上最強壯最溫和的人。如果我們能倖存下來,就不會默默無聞地死去!」這是一個創作者經由作品要朗聲對世界宣告的態度與心聲,是一種勇氣、決心,不需要悲憫施捨,而是一種深度自信的昂頭挺胸,正氣與能量。這種一以貫之的意念,是《當我們崛起時》第三個讓觀者刻骨銘心的感動之處。

對於愛看優質好戲的戲迷來說,《當我們崛起時》不是一個逼迫你選邊站的教條宣導,不是一個血漬斑斑的歷史紀錄片,他是一個獨特的觀影經驗,逼視了過往半世紀一段人類最被根生蒂固的執念所綑綁的文明演化,辛辣,尖銳,卻又成功地以和現實你我沒有隔閡距離的角色人物貫穿,去講述故事。三條storyline的主角們,有著自己在愛情、人生、成長、蛻變上的情節鋪陳,有著肌理飽和的性格描寫,有著曲折起伏的劇情雕琢,這讓一個嚴肅議題深入但淺出,有鄭重的題旨,有佳妙的敘事技巧,再加上蓋皮爾斯、瑪麗路易斯派克、琥碧戈柏、蘿西歐唐諾…這等星光熠熠卡斯的精湛演繹,這,是《當我們崛起時》的第四個精彩之處。

除了是一個值得細心品鑑好戲的觀影經驗,《當我們崛起時》何嘗不是一個讓人感慨萬千的人生體驗,尤其在近日由於「同志婚姻立法」造成的社會辯論與劇烈對立這樣敏感的特殊局勢中,不由得讓人納悶今夕何夕?與戲裡的時代背景相距四十幾年後的今天,為何曾經有無數人投注心血、智慧與淚水去據理力爭的平等與尊嚴,依舊面臨的是這樣無法直接飛渡的仇視與艱難?一如劇中所見,「同志平權」的祈求,如此卑微,卻依舊遭到討伐,如此平和,卻依舊遭到誤解,如此深植於血液裡期望能公開、平等去愛的權力,卻依舊被冷漠殘酷地視而不見。依舊等候解凍的凜冽寒冬窒礙如昔,但,其實近五十個年頭已經過去。然而,或許正如《當我們崛起時》首集開宗明義就說的:「歷史的弧線很長,但總是會朝正義的方向彎曲。」人們必須抱持信念,那道彎曲的弧線杳不可見,卻總是在的,一如彩虹的弧線。自從有了天空以來,但凡出現過的彩虹,都是由於對光線的折射而存在,唯一只有同志天空的這一道彩虹,是源自內在的情感與靈魂,不需借力,沒有折射,忠於本心,鮮豔恆久,燦爛無邊。同志平權,加油!加油!加油!

▲《當我們崛起時》(When We Rise)劇照。(圖/愛奇藝提供,2017.03.08)

>>>分享影評免費看愛奇藝

本文作者《柯志遠》作家,資深媒體人,知名娛樂評論家。紐約科技大學「傳播藝術」碩士。涉足娛樂產業二十餘年:電影行銷、頻道經營、新聞採訪、唱片企畫、時尚發行,專業經歷遍及PEOPLE雜誌、春暉電影、滾石唱片、MOD、VOGUE、GQ等公司要職。出版《惡女阿楚》、《一個台客在紐約》等15本著作。

【 NOWnews 今日新聞 】 提醒您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

※行政院衛生署提醒您 吸菸能導致肺癌、心臟血管疾病!※

【 NOWnews 今日新聞 】 提醒您:

  少一份毒品,多一分健康;吸毒一時,終身危害。

※ 戒毒諮詢專線:0800-770-885(0800-請請您-幫幫我)

※ 安心專線:1925

※ 張老師專線:1980

※ 生命線專線:1995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