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萬象/香港計程車司機的苦與樂

香港計程車。
香港計程車。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香港的計程車,因運營範圍不同而分成紅、綠、藍三種顏色。不同顏色的計程車日夜穿行在香港街頭,平均每天為近百萬人次乘客服務,同時也承載著7萬餘計程車司機的苦與樂。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新華網報導,每天下午5時,大多數人已進入下班倒計時,而夜班計程車司機阿華才剛剛踏上工作的路。談起平日的工作,阿華說:『每個司機都要加班,工作起碼要超過10個小時才賺得到錢』。工作時間一長再長,吃飯時間卻一短再短。阿華說,一般只有在沒客人的時候才會有空買個便當,把車停在馬路邊,在車上飛快吃完,然後繼續開工。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隨父母來香港的阿華,從1987年開始做計程車司機,至今已整整30年。儘管『揾食』(求生存)艱難,但從21歲到51歲,他對開計程車的熱情始終未曾減退,『我很喜歡開車,可以和客人聊聊天,時間過得很快,不覺得辛苦。』

阿華說,自己喜歡開夜班車,因為『路上不堵車,有駕駛樂趣』,還可以欣賞香港璀璨的夜景。不過,他也曾擔憂夜晚開車的安全問題,但這種情況在香港回歸以後有了很大改善。2009年5月,特區政府運輸署批准在計程車前後座之間裝設透明隔板,以防止計程車司機遇劫。

隨著手機通訊和互聯網的發展,計程車司機們也都建立了聊天群,方便開車載客期間隨時聯繫。『喂,我現在去某某工業大廈,這裡風景好美。』這句乘客聽來很平常的話,卻是阿華等計程車司機圈子裡的『獨特語言』。工業大廈本是鋼筋水泥構成的地方,當阿華形容這里很美時,他的司機朋友們會知道他可能有危險,會不時的叫他一下,看他是否有答覆。

阿華說:『現在開車變成了一群人,即使是一個人在開車也不會害怕。』

據運輸署資料顯示,香港有超過18000輛計程車,包括紅色的市區計程車、綠色的新界計程車和藍色的大嶼山計程車。紅色計程車可在香港大部分地方行駛,綠色計程車主要在新界東北部及西北部運營,藍色計程車只可在大嶼山及赤鱲角行駛。所有計程車均可在香港國際機場客運大樓及香港迪士尼樂園提供服務。

香港回歸以後,依托個人遊等政策措施支持,內地來港旅遊人數大幅度上升,由2002年的638萬人次升至2014年的4700萬人次,占每年訪港旅客總數的比例由四成升至七成五。這強力推動了香港計程車行業的發展。

『開通個人遊後,中國大陸乘客多,占了四成左右。』計程車司機李先生說,中國大陸遊客的湧入為計程車司機帶來了豐厚的收入。儘管近幾年,中國大陸遊客數量有所減少,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計程車行業,但李先生依然表示,從未想過要換行。

由於文化差異,加上語言溝通障礙,中國大陸遊客與香港計程車司機間偶有不愉快發生。阿華卻對這種情況表示並不擔心,他認為只要能聽能說中文,就不會與乘客有什麼爭吵。『我理解他們的需要,冷氣開大一點,不會繞遠路。人家想要什麼,你不知道,所以才有問題。能理解就沒有問題,有問題的都是不能理解的。』

阿華的服務意識在香港計程車司機中並非個例。計程車司機黃先生回憶道,回歸後不久,有幾個外國遊客搭他的車,下車後遺忘了後車箱的物品。『開了一會兒後,我想起來他們沒有拿後車箱的東西,當發現後車箱裝著4台筆記本電腦後,我迅速開車回他們下車的酒店,送還給他們。』

香港計程車業界也已推出或考慮推出不同措施,以提高計程車司機的個人素質和服務水平,例如與雇員再培訓局開辦計程車司機再培訓課程,推出召喚計程車服務的手機應用程式,讓乘客可以對司機進行評分等。

默默服務著香港市民和來港旅客的計程車司機,在他人眼裡,是艱辛工作的代名詞;但在他們自己看來,有苦更有樂。『我不覺得辛苦,我喜歡這個職業。』阿華說。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