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楊威利/分裂的民意與從軍的特性

▲軍隊是高傷亡的職業,除兩軍對戰死傷外,承平時期的訓練與運輸也都偶會發生傷亡意外。(圖/軍聞社提供)
▲軍隊是高傷亡的職業,除兩軍對戰死傷外,承平時期的訓練與運輸也都偶會發生傷亡意外。(圖/軍聞社提供)

文/楊威利

先說結論再論述。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民主國家民意分裂與口頭支持是常態。

※從軍會死人、軍隊是高傷亡職業。

新聞

近期台海局勢又被炒熱,有預測攻台時機為2027年,也有美國智庫提出「毒蛙」戰略,邱國正部長勉勵東沙官兵要與島共存亡。最新民調則顯示,有6成5民眾相信中國會打台灣,美國會出兵,但只有半數民眾對台灣軍隊與總統備戰有信心。

※民主國家民意分裂與口頭支持是常態。

首先要說明的是,隨著人類歷史與政治的演進,目前大多數國家政體粗分為民主與專制,期間會有不同的光譜。但有一個特性是,通常民主國家若實施民意調查時,若牽涉到涉已之事,這議題的民意調查會顯得相當分歧。但專制國家的民意調查或是新聞,通常會趨於一致性,因為不同意的意見多半媒體不敢報,或許當事人的新聞也「被消失」了。

民主國家的政策或民眾看法往往會趨於不一致,這反應出多元社會與民主化的價值,但有時候這類民意調查出來的結果會讓外界無法以道理計,例如大家都希望有乾淨的能源,但若涉及到核電時通常會出現意見分歧,即使是乾淨的發電方式,例如風車發電時,這類大風車也最好不要設置在我家附近。

軍事議題上,這類分歧更是明顯。有高達6成5民眾相信中國會打台灣,也相信美國會幫助台灣,但卻有一半不到的人對台灣軍隊沒有信心。但如果上述民調再繼續問受訪民眾,既然兩岸兵凶戰危你贊成我們增強軍備嗎?應當絕大多數人都會同意;但若繼續追問,增強軍備可能要加稅或延長義務役男役期到1年時,我想很可能會得到極低的正面回饋。

這是人性使然,大家都知道軍隊很重要,也是抗中保台的最後手段,但最好不要加稅,要徵召時也不要影響到我的家人,在這種前提下所有的調查的選項我都勾選同意,但這樣的民意調查說真的只是徒然浪費資源而已。這不能怪民意調查公司,只是這是人性的使然。

但上述民意調查還是有部份值得大家注意的,那就是居然有大多數民眾相信,當中台衝突時,美國一定會幫助台灣,許多軍事評論認為這可能是一個虛假的安全感,畢竟自己的國家自己救,同時美國在歷史上許多案例都讓人懷疑美國對外承諾的可信度,況且歷史上有很多國家領導人都跟美國很好。智利、越南、伊拉克、巴拿馬等國在特定的時間軸內都跟美國很要好,有興趣的朋友不妨自己檢索一下資料就能發現,過往的關係再好都比不上美國現實利益的考量。

▲東沙算台灣邊陲之地,因台灣海空軍馳援不易,近期成為大眾軍事熱議的焦點地區。(圖/軍聞社提供)
▲東沙算台灣邊陲之地,因台灣海空軍馳援不易,近期成為大眾軍事熱議的焦點地區。(圖/軍聞社提供)
※從軍會死人、軍隊是高傷亡職業。

這邊也是先講軍隊的特性再論述,軍人是一種叫你死你不能活、叫你活你不准死的奇怪職業,例如我們熟悉的「死守四行倉庫」或是二戰俄軍系列電影,許多士兵都堅守陣地與德軍同歸於盡的情節。有許多人會以為那些都是75年前的事情,現在不可能發生,真的嗎?不然。

邱國正部長自己說出東沙官兵要有與島共存亡的決心,新一篇美國智庫提出「毒蛙戰略」,一開始就清楚的提到,當500名陸戰隊員被殲滅後,中國以軍民共500名來經營東沙,造成既定事實時,台灣與美國會有怎樣的外交與軍事施壓手段等等。

許多軍事迷會以現階段東沙防務由海巡署總管而訕笑外國智庫報告,但我們看到的是這500名官兵全部被殲滅的事實,再搭配邱部長的話,結論就是萬一中台衝突時,中國可以集結優勢海空軍兵力奪取東沙,此期間本島海空軍馳援需要時間,於是島上的駐軍全被殲滅。

其實不只東沙防務很麻煩,許多外島中的離島防務更加麻煩,例如烏坵、高登、亮島這類島嶼,這些島嶼離福建很近,基本上都在中國陸軍航空隊的機降範圍內,真的臨戰時會遭到敵首先攻擊。既然知道這些地區是第一線,那誰要去戍衛?上級決定,一個派令過來下級官士兵就得去這些邊陲地區戍守,而當所有武器與可能資源都用盡時,在彈盡援絕下或許可以考慮投降,但投降這兩字在承平時期提出來被討論,一定會被各界砲轟為失敗主義者。

▲邱國正部長不只勉勵東沙官兵要與島共存亡,在視察馬祖防務時也做過類似的勉勵,這都突顯出外離島防務困境。(圖/軍聞社提供)
▲邱國正部長不只勉勵東沙官兵要與島共存亡,在視察馬祖防務時也做過類似的勉勵,這都突顯出外離島防務困境。(圖/軍聞社提供)
軍隊除與陣地共存亡造成傷亡外,連訓練都會造成傷亡,例如戰機訓練飛行出事、艦艇人員落海、艦艇纜繩斷裂肇致死傷、軍車與戰車翻覆、特戰部隊格鬥訓練致傷等。靶場與訓練場意外更是常見,例如前幾天阿帕契直升機發射架掉落,新訓單位出現的「手榴彈天兵」等等,雖然多半未致死,但往往成為退伍後大家閒聊的議題。

正由於軍隊作戰時最易遭遇傷亡,承平時期訓練時也常常出現意外,一般來說許多民主國家的民眾看到穿軍裝的軍人時多半會加以禮遇,但同樣的情景卻甚少出現在台灣社會,只能說這類「軍風」的轉正還得靠軍方政宣單位的努力,畢竟許多營區內的資源都掌握在軍職人員手上,多看看外軍的操作方式或許對想改善軍風的政宣單位有所助益。


●作者:楊威利/資深軍事評論員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