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仔內/從兩岸角力到美中對抗 宏都拉斯選後變局引關注

▲宏都拉斯前第一夫人卡斯楚(右),贏得11月底舉行的總統大選。資料照。(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宏都拉斯前第一夫人卡斯楚(右),贏得11月底舉行的總統大選。資料照。(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記者呂炯昌/特稿

拉丁美洲友邦宏都拉斯28日舉行大選,結果由左派候選人秀瑪菈.卡斯楚(Xiomara Castro)當選總統,由於她曾表示若當選將與中國建交、與台灣斷交,引發美國關切,美國國務院呼籲宏國選後持續與台灣維持外交關係,這場大選從兩岸外交戰,延伸成為美中在拉丁美洲的競逐。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1823年美國門羅總統發表門羅主義,表明「美國政府不該再殖民美洲」,被認為美國正式宣告拉丁美洲為美國「後院」,禁止外力涉入。美國雖然排拒他國干涉拉美事務,但是卻不斷介入鄰國內政,尤其1959年古巴革命、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爆發,美國無法容忍自家後院有親蘇聯的政權存在,冷戰結束前,中情局(CIA)不斷透過軍事政變與暗殺推翻左派政權,導致拉丁美洲人民對美國人存有戒心。

2006年時,拉丁美洲出現集體「左轉潮」,9個拉美國家選出左派政府,強調區域自主,挑戰美國霸權。這些拉美新左派國家雖然態度較以前溫和,但也給中國可乘之機,中資企業大舉前往中南美洲投資,中國也開始向拉美國家出售武器,成為許多拉美國家前三大貿易夥伴。

美國自川普政府執政開始,大舉在印太地區呼朋引伴圍堵中國擴張,但卻忽視自家後院情勢發展。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當拉丁美洲需要援助時,中國不請自到,大舉援贈拉美國家中國國產疫苗,歐美國家卻沒把疫苗送達疫情嚴重的拉美國家。中國反而透過「疫苗外交」、能源與基礎建設合作,在美國後院觸角越伸越廣。

談到美中在拉丁美洲角力,就不得不提到兩岸外交戰,2008至2016年馬英九政府執政期間,奉行「活路外交」、「外交休兵」,8年來僅斷交甘比亞一國。而蔡英文政府上任後兩岸關係緊張,面臨7個友邦斷交,包括巴拿馬、多明尼加與薩爾瓦多等3個中南美洲國家。宏都拉斯雖然在葉南德斯(Juan Orlando Hernandez)執政期間多次訪台,但卻也連續6年未在聯合國為台灣發聲,長達80年的台宏邦交能否延續不斷受到質疑。

宏都拉斯身為資源與經濟貧乏的小國,內政與失業問題嚴重,經常需要外國援助。倘若宏國在選後背棄台灣、轉向北京,中國在拉丁美洲箝制美國又找到新施力點。有鑑於此,美國國務院才會在選前呼籲宏都拉斯選後持續與台灣維持外交關係,但是我國也要提出如何讓宏都拉斯新政府不會變心的條件,這恐怕也是一件艱難的課題。

更多「宏都拉斯邦交生變」相關新聞。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